因为参加了“豹读会”,“豹读会”将这期写作群作为礼物赠送会员。我有一些写作经验,刚开始觉得自己不需要参加这种写作营,就随便问了一句报大人,有意义吗?
报大人回复:有意义。
我相信他并没有敷衍我,也没有在为写作营做宣传。不知为什么,报大人这种明确而简单的回复打动到我。我现在的生活了无生气,我在心里问自己,每天这样苟活有意义吗?然后我听到这个声音。
这种写作入门群对我的写作有无实质的帮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需要一个“外界沟通”来打破我眼前沉闷的心情,于是我入了群。
不出所料,群里对写作有着新人们的热忱和激情,这种热忱在我第一次加入写作群时同样有过。看到那些发言,我觉得有些幼稚,但还是能感染到我。我想,认认真真在做一件事,这种状态本身是多么纯粹而幸福。
听了报大人的两次分享,一次讲如何快速写作。报大人说,写作伊始,要放下头脑中的各种框架和禁锢,放弃精品意识,能做到表达内心即可。放弃结构和布局,放弃反复思考,放弃过于用力的潜词造句。开始写的时候,只要专注。文章能有自己的思考,能打动或触发人,就是有价值的。报大人还提到他的公众号“好报”,现在已经从迎合媒体市场转移到自由写作上来,个人生活也从城市转移到山里。我明白他的这种“写字生涯”的转变源于个人心态的转变,我理解他。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一个清醒的人早晚有一天会回到追求自我的核心上来。不这样,Ta的内心不会安宁。
报大人例举了快速喷射式写作的两个作者,一个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是杰克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在连在一起长达三十多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另一位是挪威作家克瑙斯高,写了六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书中记叙的了他本人流水账式的平凡生活,有着“自虐般的真实和琐碎”,几乎没有任何虚构毫无掩饰地展现了人类所有的正常感情。这两位作家的写作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报大人还讲了一次“存在主义”,提倡接近写作本质的“书写存在”,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写作目的。这种写作能培养一双敏感的眼睛去凝视眼前的万事万物,会增加个人幸福感。
群里请了刘亚伟老师分享。刘老师说,这些年,他的思想从国家民族主义转移到个人本位和对人性的认识上来。“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正常人,有正常的思维”,如何从传统教育和体制里塑造的固式思维和观念迷障中走出来,这对于他曾是一个艰苦的挑战。刘老师认为写作是精神贵族的事情,写作不是为了走向成功,而是走向自由。
林正碌老师的分享也很有见地。他倡导写作或艺术应该表达自我,一个人的价值在于独立思考。
我记录了他对我有启发的语录:
早上起来不要想着今天怎样过完美的一天。只要你想着完美,这一天就被设定被计划了。
不要遵循很多传统和规矩,那是别人给你的框架。你可以抛弃这个框架。
当遇到一个感情的触点,当打开自我,一个人就可以将他内在的潜力源源不断激发出来。
当一个人在认可世界时,你就不在乎是否被这个社会认可了。因为是你在定这个世界,不是世界定你。
无论说话还是写作,你要有自己的腔调。
文学创造的继承和积累?不要也罢,因为这恰恰是你开创自己风格的机会。
灵感来源于积累。人的一生很多时候是在酝酿,最后酝酿出一两个灵感出来。爱因斯坦一辈子也就写出那几个公式。
一个虚无主义者最好是创造,像神一样给自己七天时间去创造,然后爱世人。
写作,不管怎样,最后能回到自嗨才是最佳状态。只要自己写的时候是快乐的,就是写作的意义。
他认为,现在的教育是在居高临下。其实教育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一个人在启发,一个人在被开启。启发的人是快乐的,被开启的人也是快乐的,教育在这种和谐快乐的双向关系中完成。
我最近在写作上丢失了动力。在写作群得到这些真诚并有见解的分享,减轻了我当前写作状态上的一些困惑。
真的有意义。
谢谢“开始写吧”写作群,谢谢报大人和沐沐对我文章的点评和鼓励。
祝你们做的事既挣钱又快乐。
希望群里的小伙伴,一年后,你们还在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