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也能看出社会氛围。
文|墨染归尘
01.变通
早上九点的成都一样很拥挤,在一条在修路的道路,拥挤成了家常便饭,半个小时的拥挤变得很正常。
而这辆车的司机却很变通,这位司机师傅大概四十岁左右,打了一个电话给公交公司。
"这条路很挤啊,能不能走高架通行?"
对面的回答是"不能,再挤也不能走。"
这个师傅就在车上说"管理公交的领导都是弱智,明知道修路很拥挤,高架畅通无阻不让走高架,都是一群傻子。"
车内的大家都知道挤,然后给了建议。"要顺应民众,走高架吧,我们替你做担保,又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司机师傅就来了一句"你们确定?"
成内年长的本地人就说"确定,你走高架吧"
司机师傅一转眼就打了一个转向盘走上高架。边开边说要懂得变通。
在桥上看着下面堵了很长的路,如果不走高架要等很久很久。
一个站三分钟的事情,却要堵出三四十分钟,修路带来的不变可以换个方式,明明上面的路可以走却不让通行,也难怪司机师傅会说上面的领导都是傻子。
不是他们傻,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到现场考察,只是一群只按规矩办事的拿着工资不动脑子的人。
而这个司机师傅却懂得变通,或许回去会被领导批评,但对于乘客来说他是一名会变通的好师傅。
02.拆迁户
车子上右手边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老年。胖胖的脸,肚子也是圆形。
在车上是他最配合师傅,声音也是最大的,底气也是非常足,不用想,他就是本地人。
在车上打着电话,电话对面好像在说在哪儿等他,他很明确的说他知道,在哪儿与哪儿,怎么拐弯,说话声音是中老年人的对话。
中间又和朋友说到某个人要卖房子,九十几平米,两百万,还有要拆迁的,如果不行就卖了什么的。
底气很足,不管旁边有没有人都很肆意的把钱的数额说出来。
其中还有一个电话没打通就说话,发现没声音看电话才知道原来没按通。
接着继续讲电话。
03.老年人
路上有很多老年人上车,以前就听朋友说市区是老年人的地方,高新区才是年轻人的地方。
在车上的时候就发现了,陆续上车的基本上是老年人,还有中老年抱着几个月的孩子的。
其中上车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站在了我前面,刚好他的右手边,我的右上角是一个二十几岁小伙子。
七十岁的老年人在和坐着的老年人聊天,说到了年龄,又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懂礼节,以前吃饭是老年人先动筷,现在独生子女都是他们先动筷,根本不管什么礼节不礼节。
一个比一个歪。
我听着好像就在说右上角的年轻人听,想让他礼貌让坐,但他依旧没有动,只是用眼睛看了看,然后继续玩手机。
我很想说"你能让让座吗?"
但看着他位置上还有一小袋东西,而且看上去还是很凶,感觉没什么文化,所以我还是就默默的站着,静静的看着他理直气壮的坐着。
04.青少年
在我要下车往后走的时候,后面有一个位置,一个快三十的女人说,"妈上面有位置你去坐嘛。"
但还没等话说完一个二十几岁的人就坐了上去,这个女的来火了。
"年纪吧轻的,老年人那么多站起,你们倒是屁股坐的粘(lia)起。真的一点也没素质"
旁边的老年人就说"现在管不了,社会就是这样。"
其中车上很多人来来往往,让坐给抱孩子的是老年人,老年人看着比自己大的都会让坐,在这个时候会说年轻人比较累的,我想说没有提箱子,十点十一点你去跟老年人挤什么位置?
不是说西南素质差,是整体素质真的没有沿海高,在杭州他们会是车让人,右转弯的车始终会让行人。
而这里大多数是不怕撞人的往前走。
国民素质就是在这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丢掉了,或许我们下一代更看重素质,但在我看来,人不能丢的真的不要丢,以后补是补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