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接到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私发信息,小宝家庭作业试卷只有40分,不及格。老师说他“态度不认真”。
放学后小宝和每天一样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他到家了。我没有在电话里提这事,也没有问他家庭作业要求都抄下来没有。(前一天要求他,在吃晚饭前把三门作业要求抄完了再吃晚饭——使用了“权威”)先默认他做到了。
到家后,小宝告诉我今天作业要求都抄下来。
晚饭后,他邀请我去他的房间陪他,我在电脑桌上听课,两个人各忙各。他用手机给自己计时做作业和休息的时间,和前几天一样。数学他不求助,我就不过问。他用了很长时间做完两样,最后是订正卷子。我表达了,这个作业希望他好好完成,因为不想老师再找我了。依旧是他不求助我不主动帮忙。但是时间一点点过去,眼看着9点了,英语和语文作业还没开始,我心里开始着急了,不由自主地提醒了他几次时间。
期间,他花了不少时间在画一个图上,这个题目是他昨天做的时候哭着说“不会做”的那题。当全部把70个小三角形都画在一个三厘米边长的正方形里,他很有成就感地给我看。我说:这下这个题目你肯定不会忘记了。
九点多的时候,我表示:妈妈每天都睡得很晚,早上没精神。所以今天想十点就去睡觉,如果你还没好,只能你自己做下去了。
到十点的时候,我和他道晚安,回自己房间了。而此时,他的英语和语文还没开始,订正的数学卷子我也没有检查。
今天网课的学习感悟:
1.虽然只学习了几天心理学网课,但是当对比我自己的经历,我有了很多想法。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这两大心理学派(另一个是行为认知)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大意是,在安全的、抱持性的环境下,孩子会自然朝正向发展的,不合适的干涉,是在破坏这种发展。
2.一个待讨论但是让我有豁然开朗一般感受的想法——关于“作业慢”:婴儿用“哭”来控制妈妈,获得TA需要的关注和营养;是否作业慢的孩子,无意识中是用“慢”来获得妈妈更多的关注和陪伴。我越陪伴,哪怕是责骂中度过,也让孩子找到在妈妈心中的存在感,满足他需要关注的需求。而妈妈因为无法在孩子做完作业前自己离去睡觉,一直陪伴与等待,也无意中迎合了孩子的需要。——这么想,让我决定今晚不再全程陪同与等待,到时间就离开。
3.虽然不陪伴,但是不是因为生气惩罚他。我的情绪孩子能感受到,平和地和他道别。
4.我的分裂式育儿:一直以来,对待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其实截然不然,一个信任、放手,一个担心、控制,我的理由是孩子不一样。但是,我今天的感受是:是不是正确的选择一直在我身边——就是我对大宝的那种方式,足够的信任和自由,才建立起她的自律和为自己负责。长久以来,我不敢对小宝放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无法面对放手后的混乱导致老师们来找我。
就像这次试卷作业,从第一遍做,到错误订正,一方面,那么多有研究证据的理论表明,如果要培养孩子独立为学习负责,我需要放手,我内心也觉得小宝可以为自己负责。但是另一方面,当错误多,老师要求我加强配合和监督,“扶正”他的作业态度,我有动摇和害怕,害怕老师根据孩子作业的正确率和订正效果,来评判我有没有尽责。“放”与“不放”的拉扯,实际是自我认可的冲突,看我够不够坚定我的选择。
我需要足够的勇气,面对很多质疑和挑战,走我认为立足孩子的一生对孩子更有希望、更有益的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最终,从分裂式到一致性育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