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祭扫、踏春的大好时节。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北京时间4月4日21时35分将迎来清明节气。此时节,春回大地,天朗气清,桃红柳绿,花开缤纷,莺飞蝶戏,燕子归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相传它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便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传统文化。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最初并不是一个伤感的节日,它是一年中最美时光的代称。后因融合了寒食节、祭扫坟墓和上巳节踏青的习俗,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这个节日既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也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
一早给爱人商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如何度过。老家的祭奠已全部提前做完。因老妈不能走远路,就不再考虑出远门,想想以前一直想看看小城的环城公园,不知最近建设的如何了,正好这几日樱花、碧桃花期正浓,不妨围着小城来一趟踏春之旅。
于是安顿好老妈,两人骑上自行车,沿着环城公园,开始了短断断续续的骑行踏春。
政府预备将小城原来的老城打造成外园内方的格局。外面圆形的以城堤的型式建设。
目前大多小段的城堤尚未建好,目前在分段施工。今天就去离家较近的名人园踏春吧。
沿着名人园的起点,一路往西北方向骑行。沿堤前行,堤上各种树木密植,白杜正开着娇艳的细碎的小黄花,碧瑶红艳耀眼,在绿柳的衬托下,好像一树一树的红色火焰,好美颜的景致。
再往前走,被牡丹路与黄河路十字路口隔开。于是通过十字路口,到下一段堤段。这次沿着小河骑行。河边不时有钓鱼的爱好者,悠闲地垂钓。靠河的岸边有栾尾花、水葱,隔岸有篮羊矛,大片的芦苇,长的有小腿肚一般高。
刚栽的关山樱,花儿开的挂满枝头,感觉有满身的力气没有用尽一般。
还有堤坡处栽了三三两两的中华榆,也很别致,淡黄的叶子,如金子般的闪着光。令人好生欢喜。
后来又在对岸观赏诸多花草。顺手薅了几颗蒲公英。名人居旁边的深红色海棠开的正艳,只是感觉还是西府海棠更让人心里敞亮。
小城的景致越来越美。
一上午没走多长时间,就被各种各样的花草吸引住脚步,难以前行。
在堤上时不时会碰到祭奠上坟的人,大多拿着几包黄色的元宝,在堤坡处焚烧。
但愿他们的亲人,地下有知,保佑生者平安,幸福。
也愿所有的逝者在越来越美好的环境中得以安宁,带给亲人们更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