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张见感思行卡片,来自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第五讲。
见:
一种是童年的影响,那时候还没有建立意识和防御去辨别,观念会直接进入潜意识,成为最内在的感知、本能情绪的一部分。
所以说要了解一个人,需要了解他的童年。你想了解一个人的关系模式,最好是了解他童年时与亲近的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几乎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模式。
另一种是催眠,即绕过防御。微笑是一种催眠,它会让你放下防御;重复,是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最重要的催眠方法。
所以李开复讲,重要的话要讲30遍。雷军劝人能劝8小时、10小时。“送礼要送脑白金”的广告语也尽人皆知。
人做一个动作,也许是意识判断,但是70%是潜意识的选择。
感:
自己与人相处就是从不主动,只是被动的应对,上学、工作都是在环境中选一个好友,适应轻松愉快的氛围,对环境气氛异常敏感,稍有紧张便倍感压抑,原来这一切都是从小在家中打上的烙印,也是自己越来越躲在自己世界的原因。
现在对这些有认知后,主动去打破这种关系枷锁,对外界主动一些,主动交友,放下自己的防御,体验主动的结果,一点点在互动中体验真实世界。
微笑、重复、熟悉的感觉都是绕过防御的好方法。
思:
永远安静的环境会压抑所有的情绪,小时候就紧张的感受着父母的不正常关系,从没有话语,隔三差五爸爸就会爆发一次锁门的绝食行动,妈妈会拿凳子爬上窗户看看爸爸在房中咋样,没有争吵、没有打骂、也没有解释,就这样周而复始。
我所有的情绪大爆发都是在LG身上发作的,当我俩恶语相向后,我就会有很发泄的感觉,他没法陪我谈感觉疏导我的情绪,我就一次次在这样的反复爆发中产生绝望。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习得性无助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停的学认知课,就是不想把这些关系模式再烙在孩子身上,这两年觉得和LG相处的模式好多了,也可以开始交流。
行:
主动代表什么,代表去向外界表达感谢、表达善意、表达关心、表达问候、表达困惑、请教问题、建立情感链接。
既然自己的潜意识行为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那就尝试给自己建立新的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