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读完《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部分,感慨这位明朝开国皇帝的生平。
草根出身,做过和尚乞丐,被逼造反,夺取皇位,后严酷治贪,平定边疆,废除丞相,并为子孙制定一整套非常详细的制度。
他来自社会的最底层,见证过社会的最阴暗面,他经历了最残酷血腥的战争的洗礼,成长为最准备的王者,他残忍的镇压贪腐,希望营造清廉的官场,他无情的屠杀昔日的战友,只为子孙的江山更加稳固,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制定了一整套社会制度,但其中部分规定因违背历史规律,给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识人
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最大竞争对手有两个,一个是陈友谅,一个是张士诚。朱元璋在决定决战的顺序的时候,对二人的性格进行的精准的分析,朱认为张是典型的小农性格,格局小,满足于现状,先和陈决战,张必定不会支援,而陈心怀天下,如果先和张决战,陈必定分析局势,与张前后夹击,消灭朱元璋,夺取天下。
所谓识人,就是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进而通过分析,判断该人在面临某个问题时的做法,并相应的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就像三国里那句“乱世之歼雄”一样,古往今来的史书中,算命先生都扮演着一个神秘的角色,仿佛历史的走向早已被他们安排好了一样。其实这些神秘的人,大多是“后验”或者“验后”才著名于历史。朱元璋是识人的,他的这种能力对于夺取和治理天下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人都是会变的,纵使作为明太祖识人无数,也有看走眼,看错人的时候。因此,识人也是一个有限度的事,毕竟“汝非鱼”嘛。
二、识理
识理,其实就是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朱元璋在这方面有一些大胆的突破,但事实证明,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不论你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或者一介平民。
一是丞相制,朱元璋认为丞相过多的分享了自己的权力,并且除了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于是,在他任上,丞相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丞相的废除造成的后果就是皇帝的工作量大增,朱元璋作为劳模皇帝是能够忍受的,但是他的子孙就没那么有奉献精神了。这也间接导致了宦官权力的增加。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的内阁大学士又继续扮演起了丞相的角色,甚至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比丞相更大。
二是官员工资,朱元璋给明朝官员的工资十分低,仅仅够养家糊口。所以明朝的清官都过着清贫的生活。这样违背市场规律的规定必然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官员们通过“火耗”等各种手段来解决温饱。
三是皇族不能参加工作,朱元璋过了太多苦日子,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继续承受工作之苦。然而,皇族人员的扩大大大超过朱元璋的想象,到明朝后期,甚至皇族后裔因不能工作而在家中活活饿死。
唯物的本质即识理,就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做决定的基础,而是以事物发展的规律。但这也是一件容易纸上谈兵的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对规律的认识的有限的,二是人是有感情和情绪的,冲动是魔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