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秦而后,茶在文献典籍中有了零星的记载,到唐朝时期,“茶圣”陆羽将饮茶系统地升格为自成一体的文化艺术。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唐朝僧人皎然这首《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是第一首和茶圣陆羽相关,也是流传最早的关于茶的诗。
宋朝杜耒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苏东坡“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等等,与茶相关的诗句不胜枚举。可见,喝茶品茶,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雅事。
不知从何时起,喝茶变成了一件很堵心的事。最为堵心的是,发起“喝茶”邀约的人,在其工作或经营场所,摆着一全套貌似很牛逼的茶桌茶具,却没有备茶叶;或有茶叶的,也只是预备推销的红茶、黑茶和白茶之类,此时的喝茶,或可理解为交易之前试吃试喝;也有些不是为了推销各类茶而试吃试喝的,却是摆着名牌“道具茶”(中看不中用),譬如某某颇为知名的红茶或铁观音、毛尖、龙井之类,竟然是徒有其表的假茶叶,是在品牌包装掩饰之下的霉变树叶,假到不堪入口。
想必你已看出来了,而今主动邀约别人上门“喝茶”,大多是一种营销手段。从事直销或传销者,惯用伎俩就是邀人“喝茶”。与此同时,也有搞各种虚拟币的,推荐各类(包括境外)理财投资产品的,还有美容的保健的以及冒充祖传古法为人治病等等,营销项目五花八门,营销套路无一例外都是邀人“喝茶”。而且通常这种“喝茶”邀请措辞之讲究、态度之热情,让人难以推辞。
被邀请者或是熟人,或是仅有一面之交者,甚至也有许多被邀对象仅是在线上联系尚未谋面者。譬如微信好友或微信群里的群友,QQ好友或QQ群里的群友等等。只要是能向对方发出邀约信息的,都有可能成为被邀请的对象。
实话实说,我本人前些年也多次被邀约过。有时候抵不过对方的热情甚至是连续多次不妥协的邀请,只好赴约。但是,上门之后就发现上当了(未交易也算不上受骗)。有一回是一个推销山药粉的,几番热情相邀之下,我顶着七月的艳阳赴约而去,进门之后连茶桌茶具茶杯的面都没见到,迎面就是产品介绍及其特别“疗效”测试,几个人大白天说鬼话,活脱脱地把一罐山药粉说成是万能神药,胡吹海吹。那次,我保住了一个读书人的儒雅与教养,在没拉脸子之前就找个借口迅速离开了。还有一次是被一面之交的“熟人”当面邀约去她朋友会所喝茶,也是在夏季顶着炎炎烈日赴约而去,到得那人的营销场所(而非会所),见到了高大上的茶桌和茶具,落座后却没见主人给泡茶沏茶。一面之交的“熟人”带我进门之后就忙着介绍她朋友事业多么成功,多么富有,最近炒某虚拟币炒到身价过亿!在一番鼓吹之下,她朋友当即打开电脑,并通过电脑投屏向我介绍她最近投资某虚拟币是如何如何暴富了,进而不失时机地诱导我:“现在就是投资虚拟币的最佳时机,错过后悔一辈子!”
我虽然不是学金融出生,但我多年坚持读书自学以及多年一惯性地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资讯,我对于虚拟币是约略了解一些的。别说我手头没有富裕的钱,就算是有钱我也不会去投资到自己把控不住的领域。于是,我直接表明态度(一来手头没钱,二来对虚拟币投资不感兴趣),礼貌性告辞便迅速离开了。
近几年来,我在线上线下陆续收到“喝茶”邀约不计其数。而我赴的约少之又少。倒也不是我孤傲、清高或绝情,只是不愿被侮辱智商。我又何尝不知,这些年失业下岗者众,自谋生路自由职业者群体日益庞大。这些人无论以什么方式、从事什么商品的销售,终究是为了赚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有人说,赚钱养家是成年人的最基本的自律。我当然能理解并十分支持,自由职业者不摆烂不躺平不把自家困难摔锅给政府,值得鼓励。贫穷不是原罪,明知穷而不作为不脱贫,不积极斩断穷根而把贫困链条传导给下一代才是有罪。
但是,做销售就做销售,不丢人不猥琐,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真的没必要拿“喝茶”去套路别人上门。如果这样,被套路上门的人就成了待宰待烹的鱼,那杯看不见的茶就是诱导“鱼”上钩的饵子。这样的销售套路,很拙劣,很猥琐,很不地道。很多时候真的能把原本想购买的人(准客户)给恶心走了,并且一去而永不再回头。
喝茶原本是修身养性的事,是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雅事。而且,我也是有着三十年资历的老茶民。如果是在家里,饭后一杯茶,一年四季雷打不动。如果是去外地三天以上,我必在随身的背包里装一小包茶叶满足自己的喝茶瘾。而且我爱喝浓茶,一般是一杯茶水中有半杯茶叶。若在一杯水中只放三五片或一小撮茶叶,我根本就过不了喝茶的瘾。就像老烟民和老酒鬼,不仅对烟酒上瘾,而且还有自己习惯了的口味。这些年来,我一直是在千里之外定时定点采买对我口味的上好茶叶。
坦白地说,近几年来,对于我圈里那些为着五花八门的营销而套路着千篇一律的“喝茶”邀约,我基本不再回应,一笑而过。
我也并不是说做生意就不该以“喝茶”之名邀约客户。邀约是销售的必要前奏,这种拓展客户的方式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既然以“喝茶”之名邀约客人上门了,那你就得先认认真真地把“喝茶”这件雅事做“雅”,做到位,继而顺理成章地进入下一个(销售)流程。而不是还没等客人屁股挨着凳子,就急吼吼地推销产品了。那种连“鱼饵”都想省掉的钓鱼套路太拙劣,太不走心,也很堵心。
写下这些文字,我只是想表明,在我们这个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喝茶原本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也是由古而今传承下来的待客之道。万万不可在肤浅而拙劣的营销思维之下,使“喝茶”蒙上了败坏心性的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