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亿万观众一样,也变成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铁杆粉丝。
每天迫不及待的等待更新,若有其他事相扰,颇为不欢。
我看电视,常常以貌取人,看了名字,仅凭本能的喜欢或不喜欢,再决定,是看呢,还是不看。
这次也一样,看到《人民的名义》,先想,这是谁在打人民的旗号呢,我也是人民的一分子嘛,看个一集半集,若不好再转台,遥控在手,就是方便。
毫不知情的我,一看之下,不可救药地陷进去了。
为它的语言风格,演员阵容,为它的高层官场,它远离我的生活,甚至期待。
特别是沙瑞金扮演者张丰毅,候亮平扮演者陆毅,还有陆亦可扮演者柯蓝,都是我喜欢的演员,有形象,也有实力。而且,对话精彩,思想有深度,绝非隔壁小二,信口雌黄,而是一本正经,发人深省。
不得不说,我是个相当粗心的观众,一味的喜欢,竟忘了,了解它的原作者是谁。
只对剧中人物,津津乐道,品头论足,不亦乐乎。
我和多数普通人一样,对非洲的贫困,中东的战火,国家之间的撕来撤去,左耳进,右耳出,离得太远,有点麻木,过眼即忘。
每天生活里,有那么多事需要处理,谁管得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他们。
是不是有点冷血啊。
看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让我成了嫉恶如仇的人,随着剧情的发展,对达康书记的印象在变好,对稳重温和的高玉良书记,却开始反感起来。
高层和低层,官员和民众,执法者与违法者,贪污者和反贪者。
他们如此鲜明,立体地一个个站在你面前,让你为他们的行为拍案叫绝,为他们的阴险恨声夺气,为他们的高风亮节额手称庆,知道了他为啥成功,为啥被普通民众热爱的原因。
国家加大反腐力度,巨贪纷纷落马,是大快人心事,文化产品,也相继表现大时代大背景下的民心所向,民心所愿,它暗合了人民,对贪污腐败的极大反感,也看到希望,满怀信心。
当我注意到原著作者周梅森的名字时,我恍然大悟。
原来是他!
一定是他!
这样的大手笔,这样的大格局,这样的登高望远,这样的才华横溢。
多年前,我曾有幸,拜读过他的长篇小说《国家公诉》,当时也是非常的震撼,一场大火灾的前前后后,司法介入,各色人等,写得淋漓尽致。
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较高的思想境界,深厚的文化修养,强大的叙事能力,巧妙的构思,是断然写不出,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
后来,记忆中留下的印象,日渐淡去,中国之大,文坛新人辈出,一个个前赴后继,目不暇接,很快,眼睛被新奇别致的文字所吸引。
在这个时代,专注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古人的诗词中曾有: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今人很急躁,该记的记不下,该忘的忘不掉。
好像时间抓得很紧,只是有一种急迫、焦躁的心。
我在这个洪流中,不由自主,顺势而下。
这是需要警惕的,我当自知。
其实,一部好的作品,不管是小说,诗歌,散文,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作者的思想深入其中,苦苦思索,弹精竭知,才会出炉,就如同一个孩子的降生,须经历痛苦的挣扎,伴随过程的艰难。
《人民的名义》,热点中的热点,小说也在持续热销中,这是好的现象。在这里,我只想道出我的感受。
正如前文所言,我,也是亿万人民中的一份子,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名义,感受优质电视剧,带给我的美好享受。
毫无疑问,我希望,充斥媒体的,不仅仅是名人的婚恋,演员的出轨,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电视剧,书本,出现。
有一批三观正确的各级官员,创作者,在那里为天下人计,为平民百姓计,不遗余力的清除腐败,还官场清明。勤奋的创作者,一定会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鸿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