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生活中,我们往往特别在意个人得失,个人成败。这也没有什么过错,只不过同样不要忽视别人的得失,别人的感受,不要患得患失到看不到整个社会的天空。遗憾的是,人性的弱点往往在于,成功的时候,归功于自己,失败的时候,归咎于别人,归咎于环境,归咎于社会。一般的规律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好事情不会平白无故的光顾普通人的家,往往是不如意多于心想事成的日子,于是我们总是在失意中生活,抱怨别人,抱怨环境,抱怨社会。
说真的,当今社会阶层分化,利益成了最好的生活目标,人的欲望被吊的很高,不再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了。口头上说“人比人,活不成”,可是比较还是难免的,比较之后,生气与失望也是难免的。教育处于社会的高度关注之下,教师处于各种矛盾的交汇之处,神圣与琐碎,崇高与卑微,伟大与渺小奇怪的融为一体,使得教师人格经常处于分裂状态。虽说身上有各种神圣的光环,可是教师说到底也是普通人,也要吃喝拉撒睡,也要油盐酱醋茶,摆脱清贫、改善生活、获得尊重是每个人的梦想。于是,很容易就积攒了各种各样的郁闷,各种情绪无处发泄,久而久之,就有了“怨妇”心理,抱着自己的不如意,上天的不公,唠叨个不停。
在学校里,这样的抱怨声很多,抱怨的对象除了同事、环境、社会以外,还有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
课堂上,学生说话,难于管理,一苦;学生成绩不好,偏又不好好学习,二苦;学生不求上进,没有远大目标,三苦;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解决起来费事费神,四苦;小小年纪,就去谈恋爱,处理起来轻不得,重不得,五苦;逃课、上网、玩游戏,防不胜防,六苦;安全重于泰山,有操不尽的心,七苦……如此下来,整个教育生涯,好似浸在黄连汁中,苦不堪言。
可是,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承载着家庭的寄托,还有民族的未来,做老师的希望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自己,如果教师内心没有崇高的愿景,只剩下无尽的抱怨,“那该怎么办呢?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绝望到彻底了。”
其实,幸福是需要我们自己发掘的,幸福感不过是一种自我感受。如果课堂上一个学生捣乱,我们不妨想一想,还有几十名学生在认真听课呢;那些所谓的“差生”因为和教师有更多的交集,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感受最深,也是对教师最有感情的学生;为什么把考试成绩看得那么重要,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一样令人激动不已;如果愿意深入学生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里是百花园,海洋馆,那里的生命信息无比丰富,这样的心灵交往会带给我们无比的愉悦和快乐。想一想,这样的幸福只有老师才能够享受,这样的“独一无二”不是一种更大的幸福吗?
教育是带给孩子梦想并且追逐梦想的过程,从事教育的人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进入自己的梦想,和孩子一起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