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求孩子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读完之后有诸多收获和感动。其中最打动我的,其实是一开始的“译者的话”。
译者在这篇文章里面写道,她曾经参加过一个有特殊需求孩子参加的典礼。环顾四周,看到各式各样的明星和成功人士,她认为,这些特殊需求孩子是这个场当中最得体、最温暖的人。我想,这或许就是我们养育特殊需求孩子的最重要的目标:让他们成为得体而温暖的人。
译者又讲到另外一个故事。就是她曾经去一个孤儿院做义工的一段经历。在这个孤儿院有一个男孩,他的脑袋里面长了瘤。他会经常大喊,发出很凄厉的哭声,同时使劲用后脑勺去撞击墙面,以至于把他身后的瓷砖墙面都撞出了一个破碎的坑。译者看到这个孩子,自己也被吓坏了,完全不知所措。但是有一位美国妈妈,他总是把这个孩子抱在自己的腿上,抚摸孩子的胸口,并且很温和平静的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脑子很疼,疼的厉害,一切都会好的。”尽管这位美国妈妈说的是英语,但是很奇怪,这个男孩子,几乎每次都可以很快的安静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位美国妈妈的温和、平静,以及发自内心对这个男孩子的深深的理解,以及她所展现的专业的素养,都深深的震撼了译者。我想译者在这里所描写的这位美国妈妈,其实就是正面管教,引导我们所有的养育者成为的样子:温和、平静,对孩子有着深深的理解,并且有着合适的专业素养。
译者还讲到,她在这个孤儿院曾经试图想要去过度的照顾孩子,比如说喂孩子吃饭。但是孤儿院的阿姨制止了他,说他们自己可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的确证明了,这些孩子,虽然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但是他们很多都能够自己吃饭,自己盛饭,然后并且做一些简单的沟通。其实,他们能做的,远远超过别人以为他们能做的程度。
“果然,他们可以,他们会!”译者在这里这样写到。这也正是在告诉所有养育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长,以及所有与特殊需求孩子一起工作的老师们,我们面对特殊需求孩子,同样需要去坚定我们养育他们的信心,要深信他们是可以发展,甚至发展得很好的孩子。
译者也谈到说,他这么多年和特殊需求孩子共同工作的经历,让他觉得,和这些孩子相处,是天底下最简单,最轻松的心与心的相处。而这也正是我自己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最深切的感受。孩子们或许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有着最纯净的心灵。如果我们愿意用心去和他们在一起,会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也愿更多的人,包括家长、老师,以及所有和他们接触的人,都能够体验到这份美好。
最后我想借译者在这里提到的一段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总结: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应该得到正确健康的认识和接纳,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应该享受生存和发展权,自由权,身份权,平等权,隐私权,安全权和权益保障权。和正常孩子一样,他们天生渴望并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
希望这一段学习正面管教的旅程,能够让我有更多的收获,能够让我更好的去为特殊需求孩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