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哄睡的角度来说,睡前读绘本不如讲故事,讲故事不如唱歌,唱歌不如哼曲调。总之内容越少、给孩子的干扰越少、越安静越好。
其实我家以前是不听故事的,念个心经或者大悲咒就应付过去了。大概三岁左右突然有了听故事这个概念。我本来还不愿意讲。但董师兄提醒了我:一个孩子窝在妈妈的怀里听故事或者读绘本,是极其温暖而美好的事情。
嗯,好吧,这么美好,也不费钱,就讲吧。但是讲什么?怎么讲?
1、故事精灵
每天都要讲故事么?讲几个?我发现这件事一旦开始,孩子就会无休止地要求。我一开始为了增加仪式感装神弄鬼引入的概念:故事精灵,给我帮助很大。
每次讲故事之前,我都会关灯、睡好、打个手势、召唤故事精灵:故事精灵,你来了么?我们这里又个孩子,可以来讲个故事么?
然后开始讲故事。讲完故事精灵就走了,孩子就得睡觉了。
这件事情的好处就是可以加规定:如果孩子睡得太晚,故事精灵就不来了。而且故事精灵讲一个或者两个。还要讲第三个是不可能的,故事精灵很忙,还要去给别的孩子讲故事呢,讲完故事精灵也要下班回家睡觉了。
有时候孩子也会闹的:为什么晚了就不能来了?为什么不能再讲了?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太阳每天都要东升西落,这就是自然规律,天黑人就睡觉,这就是规律。这些事情你接受就好了。
——这个规则确定了以后,孩子接受了就会变得很好。
比如昨天晚上孩子问还能讲故事么?我一看,九点半了,不行了,不能讲了。她于是说:那明天一定要早点睡了。我表示很认同:对对对,以后泡澡就要早点泡,一定要早点睡。
我觉得这样就不至于把我和她放在对立面,不是孩子要听故事,妈妈非不肯讲,而是两个人一起去守这个规则,我们是战友,这样挺好的。
——还有我觉得这样关灯了以后讲故事,比开着灯睡前看绘本要好,更祥和、更适合入睡。而且关了灯,讲故事的主动权就在大人手里,开着灯挑绘本的主动权在孩子手里。睡觉这种事不能让孩子做主,一不小心就半夜不睡。
2、讲什么
讲故事真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华德福有个讲故事的培训班,如果有妈妈觉得自己不会讲故事等等困扰,有机会可以去报名学习一下。像我这样以糊弄孩子为目的的,就看机缘吧。
给孩子讲第一个故事其实也是机缘,那天她突然主动跟我说她是一只鸟,然后幻想自己飞到哪里哪里,累了歇一歇之类的。我随口就配合她,一起讲了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美丽的森林。森林里有一只在睡觉的鸟。这一天,鸟儿醒来了,她就张开翅膀,开始飞了起来。她张开她美丽的翅膀,一下一下的扇。她飞过寒冷的冬天,冬天下着很大很大的雪,到处都是白色,好冷啊,还好小鸟身上有羽毛,是暧和和的羽绒服;她往前飞,飞到了春天,春天里有百花盛开,她飞过黄色的迎春花,飞过一大片漂亮的樱花,她飞呀飞,飞累了,就停在花中休息休息:呀,花好香啊!休息好了,她又继续往前飞,飞呀飞呀,飞到了夏天,小朋友都穿着短衣短裤呢,还可以玩水,夏天好热啊,不过还好,夏天有凉风习习,还有西瓜。小鸟如果渴了,她就停下来,吃一个西瓜再走。吃饱了西瓜,她又飞,飞啊飞啊,飞到了秋天。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好多好多果实啊,小鸟飞饿了,就可以在果园里吃一个苹果。飞啊飞啊,小鸟飞过很高很高的高山,飞过很宽很宽的大海,飞过很长很长的公路,飞过很多很多的房子,飞到了……(我这个时候会伸手抱过她来)……飞到了妈妈的怀里。天黑了,回家了,美丽的鸟儿,要睡觉了。
这里暗含了常唱的春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又偶尔还可以加几个成语,随心就好。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多月,听腻了再换的其它。其它的就更简单了,基本是讲一个小兔子或者小熊,然后把她过的很开心的某天复述一遍,越细节越喜欢听。比如最近讲的是去山里玩的事情,讲了半个月还是很喜欢听。还有时候是根据我想要告诉她的知识,讲成故事,比如买草莓吃,孩子喜欢贪吃,一下控制不住怎么办?讲故事,小熊买了一盒草莓,一口气吃完了,吃的时候很开心,但是贪多太凉肚子痛,而且第二天就没有草莓吃了。小兔子也买了一盒草莓,她就每天只吃三颗,然后吃的很开心、身体也很舒服,而且可以吃好几天,感觉更棒。孩子于是觉得小兔子做得好,就愿意学小兔子。
总之,孩子可能不喜欢听道理,听故事可能就会有效果。
3、怎么讲
讲故事很重要的一点是画面感,让听见的人仿佛看见。如何看见?自己脑子要有画面。
我在讲故事的时候会要求熄灯、孩子安静。然后我再轻声讲述,讲述的时候我会自己先投入那个场景,比如鸟飞过的画面,飞到冬天,我会想象自己在雪地里很冷,飞到春天,我会想象自己再最美的中山公园的樱花大道上……会增加渲染的力度。
还有,讲个故事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安静下来才能睡着。所以不要太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