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此书,虽然文中很多数学公式、专业用语看不明白,绕得有点头晕,但是会发现原来数学这门学科竟这么有趣!
书中的女主角林朝夕,大学即将毕业,学哲学的她正在做实习老师,人生的路似乎就这样了,稳定的工作,然后相亲,结婚,生子……但似乎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的爸爸老林,是数学领域里的专家,她从小耳濡目染,数学成绩也还不错。后来因为老林出了车祸,她在高中文理分科时毅然选择了文科,大学读了哲学专业。即将毕业的她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有幸得以穿越,回到学生时代,重新开始一段人生。
看着书中的学生时代,学习任务繁重,孩子们像拼了命一样在学习,虽说数学真的那么有趣,但竞争机制是极其残酷的。除了裴之那样的天才,什么都懂,更多的人不得不辛苦付出。突然想到一句名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智慧。
我已然过了那个学习数学的年龄,印象中在学生时代,也参加过奥数比赛。比起那些奥数天才,我的成绩真的上不得台面,但却是乡镇中心校初中年级成绩最好的几个人之一,说来惭愧。
现在到了工作岗位,总是觉得理论知识不够,或者是理论与实践未能更好的连接。有时,甚至怀疑,大学几年都学了什么啊?
那年,我进了大学,觉得高考考得太差,也未能选择比较好的专业,尤其是文科跨理科(大学专业文理兼收),比如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电子电工等理科性较强的专业课,学起来太吃力了,就想着学点别的,比如经济方面的,由此开始了我的自学道路。但实际上,未能有计划地系统地学习,到最后,这经济方面也学得不怎么样。到大三毕业那年,突然醒悟了,考了同专业的本科,开始了后两年的学习生活。
现在想起来,我所谓的自学,也只是自己觉得很努力地在学习,方向性不明确,学习方法也不对。到毕业那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最终未能考上。再到参加工作,才发现,我除了自己专业相关的,竟不知找什么工作。所以,到最后我还是从事了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工作虽是专业相关,但更多是需要实践积累的。刚开始觉得自己专业都白学了,学习和工作是两码事,更何况我自己在专业学习上,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前文说到自己刚开始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的,等到毕业了,发现除了自己的专业,好像也没有什么我喜欢的,工作难找,就只好边学边工作了。
因此,很多次我都后悔,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坚持学,深入地学。也很后悔在本该学习的年龄去做兼职,挣点小钱,而未能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现在即便是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也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效率不高,加之有家庭琐事牵绊,想学习,并不那么容易。时常听到有些工作上的牛人每天仍在学习几小时,对他们是由衷的敬佩!
老林说:“世上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所以没什么大不了。”
我想,如若同书中那般能够穿越回去,人生再来一遍,那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
然而,这世间,没有如果,所以只能好好活在当下,让以后不至于这般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