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独居的缘故,我向来不认为烹调是一件可以许多人在一起做的事。许多人在一起做饭,看起来更像是生意,餐馆就是这样。餐馆的厨房是厨师们工作的地方,洗菜归洗菜、切配归切配,掌勺的厨师也分领域,包括西餐厨师、中餐厨师等。但是家中的厨房却不一样。所有的过程都要靠一个人完成。
更早以前,也许是五六年前,我急躁的性格非常明显,对烹调这样琐碎又极为讲究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耐心。马马虎虎弄熟了事,只求充饥。大多数时候我甚至都不做饭,不是在外面吃就是叫外卖。参加工作后知道有一种公司叫做“外包公司”,就是某个公司出于某种原因将自己的一部分业务外包给别的公司做。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总是在外包着什么。
独自来到陌生城市,又鲜有亲朋的走动,生活圈子开始缩小和固定,白天为生计忙碌,晚上拖着倦体回到家中。念大学时有个教授跟我说过,你觉得什么时候最自由呢,自由只有你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起,那时候你才是你自己了。除了独处的时候,别的任何时候都戴着面具,即便是跟至亲在一起,你也是戴着面具。从人产生自我意识的时候,就注定了只能在独处的时候感觉到“纯粹的自由”。但它的缺点是空虚。所以人一直是种种矛盾的综合体。痛苦从矛盾中产生。我从独居时开始尝试为自己做点事。烹调是其中一件。
我不太想用“做饭”、“做菜”、或者“料理”这些词汇。前两者显得过于动作化和随意化,末者又显得莫名其妙的严肃和中性。当你一个人做,而且又是一个吃的时候,希望是“烹调”。“烹调”强调“调制”,存在一种过程性和时间概念,而且隐含着一种讲究和认真积极的态度。大体上了解了一个人家中的厨房的样子就可以判断这个人对生活是否足够热爱。厨房永远关乎着一个家的幸福。
一个人在厨房时也是自由的。你虽然不发一言,但却并非没有交流。每一种食材都有自己的特性,在料理它们的时候是在与它们交流。细密的韭菜如同头发要精细洗梳;为丝瓜削皮需要缓慢温柔否则极易断裂;下面条需要用大锅和深水以便让它们在其中自由的呼吸;遇到煮炖的菜需要在一旁看守调整火苗或时时翻动或间或的喂水防止烧干…厨房里的一切都需要细心呵护并抱以真诚,当你在烹调美食时,无意间也似乎学会了如何去关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多一点和少一点都不会是原来那回事了,如同烹饪有艺术的感性也有科学的精确。但当你具备了所有的食材和技巧,你需要的仅仅是时机,那是最后一味料,是时机让这一切风云际会产生美味。
8.9 存在适度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