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知道这句话,如果没见过这句话里的父母,大概也鲜少有触动。
最近在看吴军老师的《态度》这本书。这本书挑选了吴军老师给两个女儿的40封电子邮件,通过整理,编辑成书,出版出来的。吴军老师在序中说到:“在子女面前,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自己以什么态度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子女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习”。而这些邮件里,所传达的就是吴军老师自己的处世态度。这大概就是将书名叫做《态度》的原因。
第一章看完,就已经知道,自己幸运地通过一本书,看到了一个至真至诚的父亲,是如何用自己的格局,给两个女儿拉高人生的高度。
看完全书,深感为人父母始终保持成长,不停扩宽认知边界有多么重要。全书中,有那么几句话,看到的时候脑子轰的一下,直接戳中,便忙不迭的要摘抄记录并分享。
通过设立长远目标摆脱电子游戏的欲望。
虽然有了长远目标之后,人可能会时不时打退堂鼓,但是我希望你对实现任何长远目标能够养成一个做事习惯——用平和的心态,日积月累地实现目标。
我见过的多数父母,帮助沉迷游戏的孩子脱离游戏,所采用的方法,不外乎断网断电断零花钱等。但第一次在一本书里见到一个父亲,通过帮助孩子寻找远大的目标,并引领孩子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来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主动离开游戏的。
远大目标会带来的好处,是好莱坞大片时常会用到的素材。只是,大多数人从未想过,将目标的牵引力,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这也提醒了我,善用孩子在年幼时时常说出来的愿望。
目前我家5岁的孩子,常常表示想当军人,原来我会鼓励他去当一个军人,现在我会和他一起去讨论当一个军人需要哪些硬性条件。第一个就是身体要棒,所以要多运动少吃辣鸡食品。第二个是空军和海军都需要好的英语表达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每天花点时间,去磨耳朵。
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做成几件事,并且通过这些成功的过程,学会取得成功的方法。
人只有成功过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熟悉了“失败乃成功之母”并深信不疑,在看到“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的时候,原有的坚定信念,突然就松动了。
是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带来的是什么?对自己的怀疑,以及之后每次尝试会有越来越多的顾及。就像第六季奇葩说里有一个辩手说的那样,高考五次的人是学霸吗?
可如果做成一件事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呢?做成的喜悦和做成的经验,会鼓励我们继续接受新一轮挑战。
这样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确实比“失败乃成功之母”更有说服力。
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是一个暂时性的折中方案。然后会经历很漫长的过程,才能达到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结果。
打败更好的,是对“最好”的完美执着。完美容易让人止步,而追求更好会让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你一辈子会在很多时候感受到自己的“贫穷”,这时你是否还愿意融入一个更“富有”、更高层次的环境,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够不断进步。
这让我产生一个思考:走出舒适圈是不是也包含着要走出固定的生活圈子,去接触一下自己长时间生活的圈子以外的人和事,哪怕接触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自己在被碾压。
永远要承认自己的贫穷,不用担心别人的白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富有起来。做任何事情,谁都不是天生就能做好,做不好事情被人嘲笑是难免的。不能指望别人永远给你留情面,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才是为自己保留情面唯一可行的方法。
一个人有了财富,能否善用财富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格局又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要牢记先挣钱,再花钱的原则,而挣钱不妨从“小钱”开始。
严于律己和恪守原则比聪明与专业知识更重要。
这几段是出现在关于“金钱态度”这部分的。在金钱这件事上,我成长的环境,除了让我有了有钱是可耻的认知之外,如何挣钱如何理财如何善用财富等这些问题从没有人和我谈论过。
如今为人母深深认识到金钱教育不可再在我这里,将我所受影响继续轮回下去。
吴军传达给女儿对待金钱的态度,我姑且当做是在阅读这本书里,传达给我的态度。我记录下来,再试着一点一点的做好,以便我在未来有能力给予孩子类似的对待金钱的态度。
虽然很多男人说自己不看重对方的外表,但其实这是男人的谎言,几乎每个男人都看中外表,至少在刚接触时。
和大部分父亲,不想让女儿打扮好看不同吴军告知女儿一个真相——大部分男性在刚接触一个女性的时候是在乎外表的。他以此鼓励女儿不要在购买衣服都时候省钱。
当我看到这部分的时候,看到了真正的富养女儿。
当两个人遇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能否有效解决那些矛盾和问题,是维持长久爱情的基本能力。
告诉孩子爱情的美好,鼓励孩子亲自去体验这份美好的同时,不忘告诉孩子如何让这份美好保持长久。
很想穿越文字,穿越一切隔阂,去采访一下吴军的女儿,拥有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帮人次数不再于多,而在于成功率要高。
这对常常面对别人帮助的请求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我,是可以收入囊中的一条选择标准对于自己没把握做好的忙,就可以表达实情不去帮。对于自己有很大把握能做到的,那就可以考虑帮。
这本书不是育儿书,可如果有人让我推荐育儿书,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这本。
家书里往往最能看到一个家庭的基石是怎样建立的,这个家庭里的每个成员是如何彼此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