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第五天

        今日读《传习录》之陆澄录第二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先生曰: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我对先生此言甚以为是。父母爱护孩子,天经地义。但过了就不好了,过即是私意。曾看过一篇文章,关于界线感。文中说我们中国人缺乏界线感,对身边亲近的人尤为明显。我们很多的阻碍来自于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但我们又担心孩子的未来,便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强迫孩子做很多他不喜欢的事情。孩子们长大了,即想自由生活,又脱不开父母的爱护,凡此种种。

        关于父母之丧,年初奶奶去世,全家人都很悲伤,爸爸尤甚,至今想起仍会痛哭流涕。奶奶成了家里的禁忌话题。因为奶奶一直和爸爸、妈妈一起住,为了方便照顾我们,爸妈退休后来到我们的城市,由此爸爸总是觉得这几年没和奶奶住在一起,否则奶奶会多活几年,为此愧疚不已。我们知道爸爸一向孝顺,心里很是不忍,又不知如何开解。

        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

        修心之道远矣,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十三、《大学》与《中庸》的异同:阳明先生说,只是将《大学》全书的旨意。都概括为《中庸》的第一章。 二十四、孔子正...
    沐一儿阅读 657评论 1 4
  • 今天读到陆澄问夜怕鬼者奈何,先生答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并且详细讲解好什么会有什么鬼迷,...
    心即佛阅读 493评论 0 6
  • 吾亦曾有陆澄之惑,深知圣人心智博大精深,依然叹服在一问一答间醍醐灌顶。先生说:圣人的心犹如明镜,只因为它很明亮...
    妮子_14db阅读 196评论 1 5
  • 对于《大学》和《中庸》的异同,我真的特别想探个究竟,真的很惭愧,至今我还没有读过这两本名著,所以我非常...
    梁书瑜阅读 374评论 4 4
  • 怎样避免心疼,那就是不庸人自扰,不庸人自扰,不庸人自扰... 做正确的事,不虚度时间
    小糊涂仙儿9阅读 2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