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

前几天一直在看台湾大学的欧丽娟讲红楼梦,只是在网易上只更新到了林黛玉的部分。欧丽娟老师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一个不一样的林黛玉,另一面不为人知的林黛玉,一直被我们所忽略的林黛玉。

听说阿德勒和荣格都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而他们却都“背叛师门”,自成一派。他们虽然都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人物,但是阿德勒创造了个体心理学,从个体的生命史去解读一个人。有着自卑感的人常常抱怨与流泪,他们用抱怨与眼泪将其他人贬为自己的奴仆。有时我们的眼泪只会在关爱我们的人的面前而流,因为流泪的人知道那个人一定会安慰自己,给自己带来力量。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虽然被设定了还泪的仙子,有着泪尽而逝的悲剧美。但是林黛玉无疑是一个自我中心的人,在《红楼梦》的前期林黛玉作诗,葬花。林黛玉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少与人家接触。

阿德勒重视母子关系,母亲这个角色在儿童早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母亲在幼儿的早期需要抚育自己的孩子,还需要教育孩子。如果自己就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没有认清自己在抚养孩子中所占有的责任与义务,那么他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孩子只有和母亲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亲密关系,等到他接触社会的时候,才可能把这样的亲密关系扩展到除家人之外的其他人。

对于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人物,我们能做的并不是去批判他到底是对是错,我们能做的就只是进入他的生命史,看看他经历怎样的故事,他为什么成长成这样的人。林黛玉之所以成为我们现在认为的多愁善感,高傲的林黛玉,是因为林黛玉童年时期缺少母亲这个角色。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但是总是能够找出一丝证据。妙玉、香菱、史湘云和薛宝钗、贾宝玉、探春之间的对比,前三者都是失去母亲,甚至是失去双亲,而后三者却有着母亲的关爱(探春的亲生母亲例外)。

可能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自卑情节,有些人知道自己的自卑,当别人触碰到自己心里的那颗刺的时候,他就会以更为尖刻的语言反击。而有的人则会选择逃避,找到一个无人的角落自伤自怜。一个人在几年或是十几年的时间里都是父母唯一的孩子,他得到的是父母全部的爱。突然有一天,他有了一个弟弟或是妹妹,他该怎么办呢?父母的那份爱被分成了两份,而自己得到的好像总是最少的那份。到底以什么方法来克服自卑心理,只有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才能有所突破吧。

前几天和同学谈论起到底是自卑好还是过度自信好,或者是如果在二者中间你会选择什么。我说我会选择过度自信吧,同学问原因。我直接回答我还没有试过过度自信。一个同学说自卑伤害的是自己,而过度自信自己的心里是高兴的,哪管得着别人怎么想。

阿德勒不愧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他的《自我超越》中也是有释梦的部分。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总是让人难以接受,只是阿德勒对梦的解释却不仅仅停留在性本能的层面。继承与发扬是前人做过的事情,而同时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人生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社区生活,工作以及爱情。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他必须是从属于社会的。拒绝与他人的接触,把自己困守在一个地方,伤害的只可能是自己。培养社会兴趣是治疗抑郁症的一个措施。

红楼 一部中国文学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阿德勒是一个矮子,大概比我还要矮一点儿。 我有多高?这么说吧,当初我报考警察,就因为身高不够而落榜。落榜就落榜,我...
    世彦心理阅读 7,631评论 2 8
  • 健文老师健文老师思维导图学习法今天 《正面管教》理论基础是阿德勒心理学,于是了解一下阿德勒心理学是神马东东。说起心...
    王健文思维导图阅读 5,464评论 1 4
  • 到底“五福”是什么呢? 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十年一井阅读 1,859评论 0 0
  • 偷得浮生半日闲,此时此刻坐在高中教室,以家长监考员的角色体验高二考场的暗涌泉流式的竞争。恰好包里带了本《养...
    芳华如初阅读 1,111评论 0 1
  • 最近一直在看《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这本书是一本进阶书,书中讲解的好多知识从源码的角度对一个知识点...
    一只小菜鸟的进阶之路阅读 13,710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