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南容(1),“邦有道(2),不废(3);邦无道,免于刑戮(4)。”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1)南容:姓南宫名适(音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通称他为南容。
(2)道:孔子这里所讲的道,是说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和最好的原则。
邦有道”,“邦”即是国,古代诸侯的封国。“道”,道路,这里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方向,即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邦有道”,国家治理上了轨道,处于太平治世。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君主是个明君,臣子大多也是正人君子,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3)废:废置,不任用
“不废”:就是不废弃。
一个读书人有着一肚子的学问道德,却用不出去,这叫作“废”,肚里好东西都变成没用的废品了。“不废”就是能见用,在朝廷替国家做事情,就是有官做。
“邦无道”,整个国家失控,进入混乱不堪的乱世。政治黑暗、国家纷乱,君主昏庸无度,朝廷上小人当道,黑白不分,是非颠倒。
(4)刑戮:刑罚。
“免于刑戮”,可以免遭刑罚与杀身之祸,得以自保。
【译文】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
太平盛世时有官做,天下大乱时能避祸,这对于个人和家庭都至关重要
当然,他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也表明南容有较好的仁德。
孔子放心把侄女许配给他,那肯定是对他的道德品行和处世智慧寄予厚望的。相信南容在国家无道的时候,不会出来替昏君做事情。能够得到老师这样的信任,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个正人君子,“邦有道,不废”,相对而言不难做到,但“邦无道,免于刑戮”,却是非常不容易。乱世中险象环生,稍有闪失就会铸成大错,既要坚持做人的原则,不去曲意逢迎,又要保护自身和家庭,不去死打硬拼,没有坚定的意志信念和超人的大智慧,是很难去决断和应对的。
跟公冶长因为才高而取祸不同,南容是以谨言慎行而能明哲保身,躲避灾祸。两位弟子的性情品行截然相反,可是孔子却都喜欢。不过南容与公冶长相比,他尚德、谨慎,而且有智谋,又善于处世,应该更加宜家宜室。
孔子没有把官司缠身的公冶长嫁给自己的侄女,而是把自己最放心的弟子嫁给她,可见其对兄长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