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羡慕这么几个朋友,一个北京的朋友,在自己社区里为孩子找到了一起长大的另外5个玩伴。这六个家庭就从小在一起玩,读幼儿园在一起,放学也一起在游乐场玩,朋友还为6个孩子请了很多次私教,把幼稚的教育在各家的客厅里流转开展。有一次有幸我也被请去上课,发现6个孩子个性很不一样,不过一样的是他们感情很好。有一个孩子不高兴了,其他5个会上来安慰,主动的分享自己的玩具。而背后的6个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方式都很像,对孩子从头到尾都显得耐心和支持。
另外一个朋友从市中心搬家到遥远的嘉定北,而最终定下来是因为好朋友就在楼上。朋友也仔细的了解了全职带娃的好处,然后也做出这样的决定。然后,她的儿子从小就有一个楼上的哥哥,带他玩给他做榜样。朋友说,她始终都很庆幸这样的选择。
我过去总觉得自己很能,可以搞定所有的问题,不用烦劳别人,极少示弱。在生养孩子之前,基本上觉得朋友聚在一起就是享乐的,但是不能总是黏在一起。可是,孩子的出现,对我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在我身边尽可能的搜罗有年龄相仿的孩子家庭,然后尝试建立关系。只要这样的朋友的邀约,不管距离我们都肯定会到。意识是意识到了,可是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在社区挖掘出这么一个朋友,也没有搬到这么一个朋友的身边。
我和老公童强都是独生子女,但是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小伙伴,尤其是大伯家的哥哥姐姐,所以似乎在怎么处朋友方面还算不差很多。独生子女的孤单感觉并不算很强烈,倒是有限的资源下独生子女拥有的优势还不少。到了女儿这一代的时候,我开始隐约有些担心,她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操练和朋友相处,学校里的那些肯定不够,可是放了学周围的大部分忙着补习,哪有时间交友?
今天和认识几年的一家人出去玩,他们夫妻都是标准的公务员,从外地来上海然后留下来的学霸,是老公以前的客户。每年我们都出去玩1次到2次。他们非常友善,一路上我们相互很轻松的在一起游戏、钓鱼、吃饭等。一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正经谈过什么,都离不开孩子。他们家孩子跟梦泽的个性相差很大,一个“生猛”,一个“谨慎”。他们家也几乎都围着孩子转,一天下来,夫妻两个竟然对儿子一直和和气气,看上去打心底里的接纳他的种种我眼中的“不端行为”。相反,我女儿显得乖巧可人,从不逾矩,但是我和他爸爸隔一会儿就被她黏的想甩开她。我在想,在没有打扰别人或者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孩子很闹或者很顽皮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的。相比他们的耐心,反而是我们耐心要少很多。这个时候觉得,其实每个孩子的需要是不一样的,为了促进他们的成长,或许父母就是需要去满足他们的需要。闹的孩子需要接纳,黏人的女儿需要的就是更多更高质量的陪伴,给足了或许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问题。
学习交友仅仅是为了提升情商吗?不是。我隐约觉得,我是个看上去大方,骨子里却很自私的朋友。我慷慨的给到情感、生活的支持,可是我又吝啬我的时间。就这样,很多朋友交着交着就不联系了,剩下的都是那些积极的在业务或者情感上可能产生互动或者已经在产生互动的朋友。单纯的吃饭的朋友几乎没有了,因为工作交到的朋友越来越多竟然也够投缘。这样说着的时候,我都有种在背叛好友的感觉。只是生命之间如果不产生碰撞,或者大家不真诚勇敢的碰撞,还能成为朋友吗?今天回来的路上,我跟童强说,我以后都不想跟这家人一起出来玩了,好像实在没什么可谈的。童强说,他们是比较传统的家庭。现在我觉得,或许是我不会交友吧?!距离上次在工作以外进行交友是什么时候?然后特别关键的是,我有没有努力去了解对方呢?
如果要让我的孩子会交友,我自己得先会交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