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不乏有识之士致力于探讨传统社会,分析国民品性,意欲捍卫民族自尊,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比如鲁迅的文学耕耘,梁启超的政治学研究,严复的社会探讨等,他们或是笔势严峻,或是议论宏伟,或是立意深刻,但无疑极大推动了社会的反思,对于警醒世人,改革图新起到了很大的启蒙作用。与这些伟岸的身影著就的学术专著不同的是,林语堂先生试图通过自己的“苦思苦读”“自我省察”“发表自己的意见”,其话题轻松但不失庄严,戏谑严厉但不缺诚恳,头绪繁杂但主次分明,是以博取了大众的颇多关注,而这本书就是《吾国与吾民》。
读林语堂的文字总是很享受的,不管是他选取的材料还是他的笔调,都有着自己深刻的个人印记。而这印记,虽然每个人不同,但对于曾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个人,多少都会感触颇深的。身居海外的华人,也不止心里牵挂着故土的亲朋,更是为人处世处处显扬着中华文化。而林语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尝试在海外探讨故土,探讨故土的国民,由此可见中华民族韧性之一斑。
这是一本很有“诱惑力”的书,你很容易从中找出中国南北方差异的描述,也可以找回中国历史演进的“规律”;大众群体的一些无意识的德行也会被谈及,并被与西方相比较;从前人性的差异,理念的不同,理想的追求使当下的我们大开眼界,而对于从前先哲崇拜的泡影似乎也被吹灭;从前境遇形成的不幸被当作笑谈,而现在我们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对于过去的社会政治虽也感到陌生,但确知并非永远,故也会付之一笑,任历史随风飘走。
尽管如此,但林先生对于文化生活的观点却总是恒久恒新的。不管是笼罩在我们头顶上的儒家的规整的入世之说,还是深入肌肤的道家的逍遥的出世之说,更或是飘来的佛音,这些思想观点,拼凑到我们上面所述的形形色色的生活行为之中,构成了一幅绵延几千年的东方画卷。对于这幅画的理解,将会伴随我们人生的始终。虽然我们现在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可是我们的品性还没有彻底改变,我们也不想改头换面,我们对于自己有信心,我们渴望保留曾经我们成就过的,不被任何别人改变。这是我作为一个八十多年后的一个读者的理想,也是作为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二十多年的人的心愿。
对于自己国家过去的探讨,每个人早晚都会遇到。尽管看书可以弥补年龄上的缺乏,但归于内心,出于本意,以此作为方法,就如同林语堂先生当初那样,我相信才会最珍贵。以书中第四章的中一首作为寄托我当下的情思的载体,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云淡风清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为偷闲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