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是和一起留宿的老师同学出去看的。
起初因为这个翻译过来的名字,差点儿就要放弃。完全是国产片《新娘大作战》一类的名字啊。
最终还是看了。还不停的像同班同学宣传此片。因为阿米尔.汗是很有名的印度影视明星,并且搞清楚了《摔跤吧爸爸》不是国产片。我很高兴。
抱着阿米尔.汗会出境的兴奋,我看了《摔跤吧爸爸》。看开头的时候,不明白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为什么主角只出现了30秒。为什么会有一个大叔晃来晃去。又看了大叔的回忆,才明白大叔就是阿米尔.汗本人……瞬间有一点小奔溃。
真不明白阿米尔.汗是怎么从一个健肌男变成一位啤酒肚大叔,又从啤酒肚大叔变成健肌男,再从健肌男变成啤酒肚大叔。完成了一系列减肥增肥的花样表演,是许多少女都梦想做到的花样表演。
其实阿米尔.汗是先吃胖,再减肥+锻炼肌肉。以防演完电影后变不回去了。毕竟对于一个男子来说,减肥也不是一件易事。
不谈自己看电影的各种心理了。就单说《摔跤吧爸爸》电影本身来看,无失不为一部好片。有人评论电影的价值观不正。不过在此我想说:电影本身的制作与要表达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概念。
说价值观不正的,有道理。因为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曾经是摔跤手的爸爸逼迫女儿们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芭比塔和贝塔遭受了穿男孩子的裤子、剃男孩子的发型的待遇。这对于大部分女孩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把自己变性。在身边,也有坚持要把自己的短发留成长发的女孩(像我这种剪了又留留了又剪的人,早已经对自己到底是长发短发都无所谓了)。
变性是很可怕的事情,特别是在青春期哦。少女们失去了自我认同的概念,一心想把自己、或者是被逼迫着把自己变成没有性别概念的人。在一方面上就是不男不女的人妖(身体,女。外貌,男。现在还有直接把身体也变成男性的)。所幸《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没有这么多奇怪的东西。
变性,不管是自愿还是被动,对个人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大众的眼睛一直都是亮亮的,要是有了什么奇怪的事情,他们不会管这个人的目标是什么,只会把变性这件事推到风口浪尖。
我是短头发,和男生们的发型神相似(当初理发师就没把我当女娃看)。结果上个厕所就有传说中的“大众”们出来,以为很好玩的说一句:“这是女厕所诶”“有男生进来啦”“出去出去,来女厕所干什么”我会呵呵呵的笑几声,呵呵呵里面包含无数次咆哮和无数种骂人的话。有时候还会自以为是男生,现在才发现:当初自己魔怔的厉害。
所以网友们有骂《摔跤吧爸爸》故事富含变性内容的,我感到理解。
还有网友们骂《摔跤吧爸爸》里面的爸爸没有做好爸爸一职,逼迫女儿做她们不喜欢的事情,还是男孩才做的事情。
电影里的爸爸马哈维亚,曾经是摔跤手。但是经过家人的劝说,放弃了挣不到一分钱的摔跤手一职。他的梦想就是为国争光,夺得世界摔跤锦标赛的金牌。他一直想要一个男孩,就是没得到。四个可爱的娃儿,都没有把。直到大女儿和二女儿和男孩子打了一场架,而且打赢了之后,马哈维亚看到了希望。
然后他逼迫女儿们训练。因为是逼迫,所以一直没有成果。就像我妈逼我练琴,我不喜欢,结果一直都没结果。女儿们展开革命奋斗,把父亲的闹钟时间搞到后面。父亲醒来后,她们把水摸到脸上,假装流汗,并且说自己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练习。背着父亲偷偷出去参加好朋友的婚礼——结果被父亲发现。马哈维亚很生气,对女儿失望。
然后俩姑娘就开始亢奋了,最终赢得了比赛。
这个爸爸不称职吗?爸爸的职责,就是养育儿女到18岁,不要让未成年的儿女饿死、冻死就好。至于说这个爸爸不称职,是因为他逼迫女儿做女儿不想做的事情,并且让女儿实现自己的愿望。原因没有尽到原因的职责。
暂且拿我国的法律说吧。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供养子女和在日常生活中照料子女、保障子女的生活,使子女得以健康成长。”
整个影片里,没有见到马哈维亚拒绝扶养子女的桥段啊。
So,说马哈维亚没有尽父亲的职责,我可不赞同。他没有虐待贝塔和芭比塔,而是尽力把她们供上大学,还是国家体育学校。他在物质上供养女儿和在日常中照料女儿、保障女儿的生活,使女儿得以健康成长。他怎么不称职了?
马哈维亚照顾好了自己的女儿,他不仅照顾好了她们,而且没有过早的把她们嫁出去。只是马哈维亚起初对女儿的打击还是很大的,让印度的女孩像男孩一样生活,特别是在周围的熟人里。让俩个女主角倍感羞辱。这就是性别歧视,仿佛是上帝为了让美丽的、可以享受母亲的幸福的女性与男性平衡,才降下了性别歧视的概念。不过性别歧视让女性完全失去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摔跤吧爸爸》,好片。至于如何好,我不说,因为看过这个片子的人都知道。
至于对于变性和职责,一个赞同一个不赞同。赞同的那个,有我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不赞同的那个,因为法律是这样。马哈维亚是一个爸爸,不是一个青春期心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