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沆瀣一气,
来形容气味相投,
现在多含有贬义,
有点狼狈为奸的意思。
那什么是沆瀣呢?
沆,hàng。
瀣,xiè。
两个字是三点水旁,
因此都和水有关系。
沆,大水大泽,
也有雾气的意思。
瀣,指夜间水气,
或者可说是露水。
沆瀣。合在一起,
也常指夜间水气。
沆瀣,本质相同,
可认为都是水气。
沆瀣一气这个词,
就相对好理解了。
沆瀣一气这个词,
其实还有个典故。
宋代学者钱易的
《南部新书·戊》中记载:
“崔沆放崔瀣……沆瀣一气”
唐僖宗年间,有两个人,
一个叫崔沆,科举考官,
一个叫崔瀣,科举考生,
因为崔瀣是崔沆的门生,
故崔沆放水,崔瀣上榜。
沆瀣一气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注:唐僖宗时期,是唐朝末年,
也就是著名的黄巢起义的时期,
崔沆主考,崔瀣上榜的那一年,
也正是黄巢起义爆发的那一年,
与黄巢同年起义的,有王仙芝,
王仙芝先起兵,黄巢随后响应,
后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统帅,
但起义军最终都被唐僖宗平定。
黄巢其实也颇有才学,
他曾留下咏菊名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该诗是他科举失败后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