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看电影从来没有流过眼泪,就连看煽情片和鼻祖《卖花姑娘》也没有流过泪,而场内却已是听取哭声一片,可是,有一部电影却让我哭了起来,那就是香港电影《屈原》。
那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香港凤凰影业公司的电影在内地播放,几乎都是古装电影,那里边的女演员都很漂亮,如夏梦与石慧,还有长相很西化的陈思思。当然,更有那部《屈原》。
那时,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也了解了不少,知道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而且,我二哥读高中,他的语文课本就有郭沫若的诗剧《屈原》的片断,那首著名的《雷电颂》也是我们兄妹喜欢的名篇,那雄浑的气势,那瑰丽的文字,那种激情让每次读后都欲罢不能,因此,对于电影,更是一直心仪了,从电影院的门口贴上海报,的那一天,就开始日思夜想。终于,等到那一天,电影院放《屈原》了。
那是我所看的第一部香港古装片,也是第一部反应先秦时代的影片,故事的时代背景都不是那么清楚,语言也有些不那么懂,好在对故事还比较熟悉,而屈原的形象却已经走进我的心中,他的慷慨陈辞,他与靳尚,南后的争辩,他对奴隶的保护,与张仪的较量唇枪舌剑都让我看得过瘾。而那南后,我觉得她好漂亮呀,简直让人感到惊艳,但又威严得不可侵犯,因为她是南后,是楚怀王的夫人呀,可她又是那么坏,让人的牙根痒痒。还有宋玉,那么英俊,可惜却是一个没有骨气的文人,还有角斗场上,那群被迫自相残杀,以供君王们取乐的奴隶,他们的命运多么悲惨,其中有一个奴隶逃了出来,逃到屈原的府中,屈原救了他,为他的伤口上药,却在出来时被杀死。这些戏看得让人压抑。
终于,在电影将近一半时,随着一阵优雅的古筝曲飘出,一位美丽的女孩出现了,她边抚琴边用甜美的声音唱到“后皇嘉树,橘徕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她就是婵娟,是屈原的侍女,一个地位卑微的女子,她一下吸引了我,打动了我的心,那是一个浑身上下散发着橘树清香和阳光气息的十六岁的青春女孩,她那美丽的大眼睛如星辰一般明亮,闪着纯洁的光芒,犹如她身后那一片橘树一样篷勃。她才是真正的美。
她是屈原的侍女,也是屈原的学生,屈原给她和宋玉讲诗歌,还把他写的《橘颂》抄下来送给她。后来,不管屈原在官场上失利,还是被流放,巅沛流离,她都伴随着屈原,不离不弃。而宋玉走了,他进了宫,成了南后等人的文人。当南后派人抓走屈原。她去找到南后质问 ,那种大义凛然让我感动,好一个勇敢的女孩呀。
南后将她抓了起来,可她依然不屈服,宋玉去劝她,她对宋玉说“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让宋玉寒颜。
南后将屈原关在东皇太一庙中,不过,我所期待的《雷电颂》这一大段屈原的独白没有出现。毕竟,电影不是话剧,不过,那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那合唱也唱出了屈原此时的心声,他的愤怒,他的豪情。
婵娟来了,她已经被折磨得形容憔悴,打得遍鳞伤,是被一个侍卫救出来的,她来到屈原身边,扑到老师的怀里。屈原把皇上赐予的,自己舍不得喝的酒给婵娟喝,让她暖暖身子,谁知,那酒有毒。婵娟死在自己的主人,也是自己的如父亲一般慈爱的老师怀里,她为能够替老师挡这最后一劫,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屈原的生命感到骄傲,她带着微笑离去,而我的眼泪却止不住的流着。
多么美好的婵娟呀,她像一株橘树,独立不移,风华正茂,又像清泉一样纯朴动人,像月光一样皎洁,她那短暂的生命也如橘树一样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当屈原将她怀中的那首《橘颂》的诗卷取出,展开,铺在她身上,对她说:“这首《橘颂》是为你而写的呀。”我的耳边又响起她那柔美的声音“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救出婵娟的壮士点燃东皇太一庙,美丽的婵娟也如同凤凰在烈火中永生。屈原也和那位壮士走出东皇太一庙,他将到民间,与民众在一起。电影也结束在这火光中。而屈原的形象却印在人们心中。
这部电影是根据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改编的。编导和主演都是香港著名演员鲍方,而饰演婵娟的就是他的女儿鲍起静,他们父女俩的表演简直绝了,尤其是鲍方所塑造的屈原,他的沉郁,他的风采,他的诗人气质都让人着迷,那时,除了赵丹以外,他也是我最喜欢的演员。积编导和主演的多重身份使他的才华让我们认识。饰演南后的朱虹是我们心目中最漂亮的女演员,尽管她的南后那么坏。后来她又主演了一些影片,终于让她的坏女人形象改变过来。而鲍起静的婵娟是美好的化身,直到后来,读郭老的历史剧《屈原》才知道这个角色是虚构的,是根据屈原的《橘颂》写出来的。怪不得这角色有那么多的橘树气质。
三十多年过去了,《屈原》中的许多剧情都不那么清楚,但婵娟的死却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电影流泪。而那首《橘颂》也是我喜欢的歌曲之一。最近我在网上,又找到这首歌曲。“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