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捉了个鳖。
去市场买鱼,水产区的种类繁多,茉茉看到了装鳖的大盆,兴奋地喊,小乌龟,小乌龟。我笑了,茉茉,这不是乌龟,是鳖。她不愿意,固执己见,一直说,是小乌龟,小乌龟。好吧,两岁多的娃,正处于觉得自己对的初级阶段,她说啥是啥吧!再大一点了,认识多了,自然明白,没必要和她再争。
那些憋应该是人工养殖的,和我小时候在河里看到的野生憋颜色不一样,再或者是品种也不同吧。
儿时的小河里,藏着童年的无限风光和回忆,其中一次经历,和鳖有关。
鱼叉和鱼网,是在河里捕鱼的工具,在泥潭里,鱼叉偶尔会叉到躲在泥下的鳖,个头还不小,鱼网会网着那些比5分钱硬币大一圈的小鳖,它们经常浮在水上,抓到也养不活,大多都放掉了。捉鳖(当时,价格很贵,比鱼值钱多了),这些事儿,是村里那个经常捉鱼去卖的邻居大伯做的,我们只是观众。
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七八岁的弟弟,和小伙伴们, 在下河水道里玩,竟然遇到了好几只鳖。据说,鳖是晚上才爬出来的,那次,大白天,有几只主动出来,纯属偶然。几个男孩子中,有胆大的,提议去捉,但又害怕被啄,鳖的小脑袋上的小尖嘴,有点像蛇。听说,被啄住手指了,甩都甩不掉,要等到月圆之夜,它才会松开。这是从大人口里听来的,不知道是吓唬我们的,还是真的,不过,那个年龄的孩子,还是相信的多。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那几只肥大的鳖溜走吧,大概是这么想的,胆大的开始动手,弟弟位列其中,抓到了一只个头还不小的,还没有被啄。
也正巧,堂兄去地干活,路过,帮忙用水草捆了一下,让他赶快带回去,他兴高采烈地拎回了家。
奶奶见状,赶快找了个水桶,去了水草,放了进去,加点水。我只敢看,不敢摸,害怕被啄一下,其实,鳖的胆子小,听到人过去的声音,立刻缩头了。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几个大人商量一下,决定卖了。原来的时候,家里煮过捉到的鳖,没啥吃头,这是结论,汤也不太好喝。一只那个个头鳖,能卖不少钱,够吃几顿肉了。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去上班,比平时更早,说去市场卖鳖。下午,姐弟几个去地干活,天不黑就回来了,坐在大门口,眼巴巴地盼着爸爸下班,盼望能有好吃的。
果然,天黑后,爸爸骑着大二八自行车回来了,车后架后面的挂包鼓鼓的,哈哈,几个人雀跃着迎过去。
爸爸说,去自由市场,运气好,刚到就遇见了个买主,出了好几块钱。猪肉一块多钱一斤,买了满满一饭盒肉!大快朵颐时刻到了,盯着肉肉,我们姐弟眼睛放光……。
这件事,被奶奶说了好多年,后来妈讲了数遍。现在,为了让下一代看看,我决定写出来,算是童年时光里,最实惠的篇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