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出生在中国台湾,父亲是一位报馆编辑,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还有一个弟弟。
从小她就对音乐有着一反常态的痴迷,5岁就获得了全台湾幼儿钢琴大赛冠军,从此便开始在各个钢琴大赛上名列前茅,不是冠军就是亚军,她成了全家人的骄傲。
中学还未毕业,她便考上了法国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同时还拿到了部分奖学金,为了让她完成学业,她的父母决定卖掉在台湾的一切,一家人搬到法国,靠打工供她上学,父母如同破釜沉舟般的举动让她倍感压力,她常常在深夜独自暗想,如果失败,该怎么办?小小年纪的她,便仿佛已经在为了父母而活。
到法国后,她走入了典雅的贵族式校园,而她的父母则开始在洗衣房,中餐馆找一些靠体力谋生的工作,这让她的心理压力更大了,她不敢在学业上松懈,更不敢有属于自己的欢乐,每天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花在钢琴上练习,而每次见到父亲时,父亲也总会严肃地对她说,要努力。言外之意似乎是说全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
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她学会了抽烟,每一次焦虑或者紧张时,她都只能靠拼命吸烟来镇定自己。
但还好她用自己的欢乐和时间换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大二时她参加了国际肖邦钢琴大赛,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赛,获奖的那一刻,她看到父母和弟弟脸上喜悦的表情时,让她内心得到了片刻的舒缓。
〔2〕
在那次比赛后她认识了一位温文尔雅、帅气有礼的法国男生莱昂,莱昂和她同校比她大三岁,学的是大提琴,他们情投意合,很快便悄悄恋爱了。
莱昂的出现让她第一次在法国找到了快乐,和莱昂在一起时她的内心总是能够得到足够的平静,这让她看到了生活的模样,她的世界不再只有压抑。
大学毕业后她在法国找了半年工作也没能如愿,于是决定接受台湾几所高校的邀请,回台湾工作。
她回台湾之前的那个生日上,莱昂带了一大把玫瑰到她家,当着她的爸妈向她求婚,那是她爸妈第一次知道莱昂,也才知道原来她一直悄悄在跟一位巴黎郊区农民的儿子谈恋爱。
她的父母没有同意她和莱昂结婚,理由是她现在是台湾著名的钢琴家了,这一切都是父母巨大的牺牲换来的,所以她的婚事,也一定要由父母决定。
而她从小到大都习惯了听取父母的安排,所以这一次她也无法反驳,在机场告别莱昂的时候她泣不成声,她知道这是她一生唯一深爱的男人,而从此就要和她分别了,为的只是对于父母那无法还清的心债。
虽然无法和莱昂在一起这件事,让这个温柔的男人无比失落,但是这个男人依然会在每次她过生日当天或者前两天从法国空运一盒象征永恒爱情的玫瑰花给她,分手后的二十多年,不管她在台湾还是在美国,即使后来他们联系越来越少,莱昂也一次都没有遗忘过。
〔3〕
回台湾的第二年,她父亲便托人给她介绍了一位台湾知名商人黄先生,那位黄先生锲而不舍地对她展开追求,但她依然思念莱昂,她想到未来无法确定的生活因而心中产生恐惧,于是她只能靠疯狂吸烟来麻醉自己。
为了不辜负父母要她嫁入豪门的期望,在认识黄先生的第三年,她和黄先生结婚了。
莱昂知道后祝福了她,她用法文回信给莱昂,“从今以后,我活着与没有活着已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不在乎了,你赶紧找个好姑娘结婚吧。我们今生有缘无分,我身不由己,但我下辈子一定会去找你的,无论如何也不会再离开你。”
婚后不到两个月,那位黄先生便动手打了她,原因是她说她有课,不能陪他去他父母家吃饭,虽然事后黄先生低三下四地道歉,再三保证没有下次,但是没过多久还是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从此她变得易怒且无端恐惧,这让她更加需要靠吸烟来缓解自己。
可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没有任何犹豫就去医院做了堕胎手术,这件事被黄先生知道了,那一次她几乎被打死,直到她说要报警对方才住手。
但即便生活已经如此糟糕了,她依然不敢将事情告诉父母,她怕他们伤心,可是父母最终还是知道了此事。
〔4〕
由于她弟弟一直在法国上学,所以她父母也依然留在法国,那一次她父亲专门从法国回到台湾。
她告诉父亲她要离婚,但是父亲却告诉她想都别想,告诉她为人妻子要学会忍让。
她听了父亲的话之后无比悲哀,这是她第一次违抗父亲,她告诉父亲如果不离婚,她就自杀,最终父亲妥协了。
拿到离婚书后她就去了加州,并且联系了一所著名的私立女校,她想继续修一个钢琴硕士。
那段应该是她那几年中心情最放松的时期,可是没过多久,她父亲又开始托关系给她介绍了。
这一次介绍的是一位体态微胖的中年男人,叫威廉,是一个律师,在旧金山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威廉从小在美国长大,父母是台湾人。
可她对威廉毫无感觉,但也并没有太多反感之处。
不久,她的父亲又给她来了电话,并且在电话里说:“小妹,你要懂事,爸爸是经过了解才介绍威廉给你的。他父母人很好,我们中国人的归宿只能是和中国人在一起生活,我知道你是不会辜负我和你妈的一片苦心的,因为你从小就懂事,就孝顺,知道心疼我们……”
她再一次向父母妥协了,为的依然是对父母还不完的情债。
〔5〕
结婚那天,莱昂再次祝福了她,莱昂对她诚挚的祝福与爱,是她在父母身上,还有前夫身上都未曾感受过的。
婚后她发现威廉是一个生活能力很差的人,每天早上都要给他准备好漱口水、牙膏,衣服、领带,出门前要把公文包递到他手里,但至少威廉没有家暴,一切都会好的,她这样想。
三个月后她怀孕了,同时她也隐隐约约感到生活中哪里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临产那天是她自己开着车去的医院,威廉说他在出差,她也没有多想。
有了女儿妮娜之后,她便休学在家照顾妮娜,渐渐她发现威廉给女儿的笑容远远多过于给她的。
有一次她和威廉带着妮娜去她爷爷奶奶家吃饭,回来的路上,威廉在车上告诉她,他爱上了别人,是事务所的秘书,一个中美混血女孩儿,他们已经在一起很长时间了,他想搬过去和那个女孩儿一起住,问她同不同意。
回家后她把自己关在琴房,一支又一支地抽烟,她知道威廉只是通知她一声而已,不管她同不同意,威廉都会搬去和那个中美混血女孩儿住在一起,听着威廉在外面收拾行李的声音,她只能一支又一支地吸烟。
〔6〕
这件事她依然没有告诉自己父母,这是比上一次更糟的婚姻,虽然不是她的错,但她依然只能用毫无节制地抽烟、酗酒和疯狂弹琴来发泄心中的愤怒和屈辱,自责和无助。
她回想自己的一生,只有和莱昂在一起的那短暂的一段时间之内她才做回过自己,做回了那个对于现在来讲陌生的自己。
而那个美丽幸福,快乐自由的自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当她胖嘟嘟的女儿妮娜在5岁时告诉她,想去和爸爸生活时,她几乎彻底崩溃了,在外人眼中,她是一名让人羡慕的知名音乐家,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她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失败者。
不久之后她在学校认识了一个中国姑娘,很神奇的是这个姑娘能够让她找到平静,这也许是让她撑过那段难熬的时光最大的动力。
她向那个中国姑娘吐露了自己遭遇的一切,那些人前的万般风光,以及背后的万般无奈及伪装。
她告诉中国姑娘她不想离婚,因为女儿还小,同时她对威廉还抱有一点点的希望。
可是她却没有做出任何一丁点儿拯救婚姻的举动,因为从小到大,她已经习惯了逃避和忍耐。
〔7〕
在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煎熬后,她还是离婚了,妮娜归她抚养,她的父母也知道了这件事,从和父亲通电话的过程中,她能够感觉到自己两次失败的婚姻对父亲的打击。
接着她把威廉留给她和妮娜的房子卖了,搬进了一套公寓,卖房子的钱都寄给了父母,想让他们生活好一点,同时她还申请了去斯坦福大学读钢琴演奏的博士学位。
有一段时间,她去幼儿园接妮娜放学时,常常碰到一个叫雷恩的中年美国白人,他儿子和妮娜同班。
时间久了,他们渐渐熟悉起来,雷恩告诉她说他正在和自己的画家妻子办理分居,逐渐她也发现雷恩对她有了依恋之情,常常打电话给她,并告诉她自己的一切。
没过多久,雷恩就开始追求她,可她又发现,不久后雷恩仍然开车去找他正在办理离婚的妻子,并且毫无歉意的说,他对妻子还有留恋。
她感觉自己又掉进了一个陷阱,她怀疑自己这一生是否不能再和任何异性有任何关系了,她依旧忘不了莱昂,莱昂依旧每年生日给她寄来一盒玫瑰花,莱昂是她心中永远的痛和回忆。
她暗暗在心中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碰与感情有任何关系的人和事,只专心读书和好好培养妮娜。
可天有不测风云,当她读博士的第二年,正当一切逐渐恢复正常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得了肺癌,这应该是她常年无节制吸烟引起的,可不知为什么,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她反而平静了。
〔8〕
从医院回到家,她就在一张纸上列出了下面这些需要做的事情:
1. 此生需要感谢的人名单
2. 以自己的名义捐一笔奖学金给法国高等音乐学院
3. 捐一架钢琴给自己获得硕士学位的女校
4. 对尼娜今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安排
5. 对父母和小弟的安排
得知她患病后,她的父母也从法国去到美国看望她,她很惊讶的发现,父母在短短几天时间之内,一下就老了,他们也许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一路培养的优秀女儿,在42岁时就要离开这个世界。
他从父亲的眼神中看到了父亲对生活最深的失望。
她在心中深深自责,为什么不管是婚姻还是生命,她都会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辛苦培养她的父母呢?
莱昂知道后坚决要来看她,但被她更坚决地拒绝了,她不想让她唯一爱过的男人看到她此刻已经被病魔折磨得连自己都不敢看的模样。
她在医院过了自己42岁生日,莱昂从法国给她寄了最后一次玫瑰,也是最多的一次,玫瑰摆满了病房,可是她已经失去了嗅觉,无法闻到玫瑰的馨香。
她孤独地看着自己那双获奖无数灵巧的手,如今却已经枯萎成了一个老太太的手,只剩下一层皮和嶙峋的骨。
她请人给莱昂写了最后一封信,里面只有一句话,“莱昂,好好活,等着我,下辈子我一定会去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