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打工时,对面是个做饼干和糖的工厂,每一段时间都会有榴莲糖的订单,门口摆着七八上十桶榴莲壳,要说榴莲壳的气味比肉要小太多,但是把这些壳聚集在一起,威力也是惊人的,五十米外的路口就闻得到,应该是被熏了这么几次,就不再讨厌榴莲味了。
也许自然熟的榴莲不好运输到中国来卖,水果店榴莲上架时大部分是生的,熟的很少,从去年开始吃榴莲到今年,我就第一次买的还不错,后面买的几个都没熟。
榴莲是可以放熟的。买榴莲时店家会告知这一点,我也是相信这一点,所以买了,可是,后面买的几个放到裂了大口子还是没熟。不是说能放熟么?
元旦时跑了几家水果店,左挑右挑,终于再一家超市看到一个榴莲皮已经黄了,尖刺有点软,最重要的是还没裂口,很符合网上说的成熟榴莲的特征,以为买回家再放几天就会熟透了,回家后就包了两层毛毡放在桌子上,因为那几天是湖北最冷的时候,等了半个月,口裂的太大了,不得不开出来,剥果肉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拔凉拔凉的,这次准确的说叫熟了一半,还有一半的果肉是白的,只得百度搜索后把果肉包上保鲜膜跟两个苹果放在一个袋子里面,又放了几天,感觉香味浓了很多,打开,结果只是熟的那一半更香一点,没熟的还是一样,并且因为榴莲肉本身的热量,让保鲜膜凝结了一层水汽,榴莲肉像泡在水里面一样,口感很不好。最后只能扔了那一半。然后心里想着再也不买了。事实便是跟看国足一样,说了N次再也不看了,结果比赛直播链接推送过来了还是会点进去。
三月十号忍不住又买了个,皮是绿的,刺也很硬,这一次再放不熟以后就再也不买这种了。可是这么干放着也不行,前几次就是这样放着没管,都没熟,只得找个纸箱子,放进榴莲,十二号买了熟香蕉,熟菠萝一起放进了纸箱,以至于当时感慨一下:买榴莲的预算要充足,因为不止要买个榴莲,还要准备半个月的香蕉钱或者其他能起到催熟效果的水果钱(催熟药肯定便宜,不过我不知道哪里买,其实我更喜欢用熟水果来催熟)。
今天十八号了,能闻到点榴莲的香味,不过以之前的经验来看,这淡淡的味肯定又是熟了一部分,前天把菠萝吃了没去买,刚才检查榴莲又开始裂口了,看来我前天我吃菠萝的时候应该再买个补进来,这三天就一挂香蕉在里面,催熟能力应该比之前弱很多,就怕裂口不熟,等下出去买个菠萝去。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放熟的理解是有误的。我的理解就是放在那就行了啥都不管,天太冷就包点东西。
看着这个榴莲,想起了以前的家里某个亲戚说某堂哥找对象一样,是会找到对象,可是你要主动去接触人家,约人家出来,吃个饭,你一男的坐在屋里等着对象来,这能等的来?
榴莲放几天放的熟,这句话听上去以为放在那啥都不管几天后就能熟,实际上这样放着不管,别说几天,放到这个榴莲烂掉都不会熟,这里面的要准备的东西真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