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女儿想同我聊天,关于她的校园生活,她的困惑。
自习课,几个无心向学的闹腾男孩声音大、动静大、影响大,一位男同学忍无可忍站起来:“你们几个不要闹了嘛!安静点,要写作业!”
这几位含酸讽刺:“哎呀,我们不要闹了,影响到***写作业了,人家***要学习,不能影响人家。”当然,说完继续闹,抗议的男孩委屈坐下,教室依然闹腾。
“他们经常这样,我也抗议过,不听。”
“如果是我听到这样的话,会很严肃认真地走到他(们)面前,很郑重地说,‘对,你(们)的确影响我了,我就是要写作业,从纪律来说也是你(们)错了!’态度要稳定,语言要有力量,严肃地表达自己态度和不满。”
“他们还有这样的情况,就是酸!比如祝老师上课讲的一些事情我的确是知道的,比如今天讲到林微因的故事,当祝老师问大家谁知道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说我知道,他们就会瘪瘪嘴,很酸地说,‘你又晓得了!’,但我的确就是晓得三!”
“我建议,下一次直视他们,直接说,‘对,我就是晓得,这些就是我们家、我和我妈的日常对话,我当然晓得,有问题吗?’记住,言语有力!”
“还有***(她以前心目中的学霸),今天他和我对数学题,最后14、15两道大题,我的第15题的最后一小题是他教我的,但14题我几小题全对,他的全错,他对我说的话也是酸的,‘周霜凝,你是不是抄的哦?!’我晓得他有一题是抄的,但我一下子还是觉得好无语哦!”
“我建议直接告诉他,‘我没得抄袭的习惯!’这也是在建立自己的诚信体系,让他们晓得你是不会抄作业的,无论任何情况下。我不建议不说话,不说话可能会产生默认的误解。”
“不过,我觉得能够这样和同学探讨题,这样的交流更有价值,对大家都有帮助,如果身边都是这样的同学该多好啊!”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有几个特征,懂得并能够做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不多,好嫉妒、更习惯打击讥讽,当然有一个重要原因,大多都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习得甚至是内化了这样的习惯。高竞争更可能导致嫉妒而非赞美、对抗而非合作、怀疑而非信任。同时,基于同侪压力,面对讽刺往往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甚至不太敢于承认自己就是要学习和爱学习,这是一种普遍状态。
女儿讲,下课后身边常有这样的对答:“这节课你听到什么了吗?”
“我什么都没听到!”尾音上扬、拉长,语气是自傲的——这一年龄段的常见态度,以不学习表示自己的特立独行。
女儿说,最初进入学校会参与,而且的确有些时候自控力不够,真没听课。但从上学期开始,不听课的情况减少,这学期基本没有了,再听到这样的话就不愿意附和,选择了保持沉默,但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妈,你有没有因为很在意某个人,有些话其实是对的,但担心失去她,不敢说?”
我想了想:“我目前,最不愿意失去的朋友,就你干妈吧!但我和她之间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呀,我和她之间,不管发生什么问题,是我对她有多不满或者她对我有多大意见,我们都是可以坦诚沟通直接表达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所以,现在的我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妈妈理解你,我和你这么大的时候,甚至就是转回去十来年,我也有过这样的忐忑。”
“我其实是知道我的同学关系是不错的,我不会有交不到朋友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当我不说的时候,我还是有点点忐忑。”
虽然女儿遇到的不是说而是不说、不表态,但问题同构、原理相通,都是面对同侪压力,担心表达不同意见导致不被群体接纳引发的不安,但要不要坚持自己呢?
当然是要的,诚实地面对自己,诚实地表达,建立自己的诚信体系,这很重要。至于同伴,无论他们表达什么,的确不对,无需附和,心里的镇定来自于我知道这件事应该这样做,我这样做是对的!我们可以不拒绝任何人,但人家要怎样选择,尊重他们的选择,不强求。群伴关系是一种双向选择,以你的交友能力,我还真是不相信你会没有朋友。再讲,学校之外好玩的大朋友你也从来没有缺乏过,对不对?
还有一些孩子颇喜欢开低俗玩笑,给同学配对,拿同学取乐,女儿也是他们的对象之一。当这种言语霸凌持续到下午,女儿在课间表达了愤怒,用笔盒砸向那群孩子,然后冲出教室下楼到操场走了一圈,平息自己的情绪,再回教室上课,接下来不再理那些男孩,面对他们的问题都回复以“不知道”三字。
这一点,我表达了不同看法:“仍然是要时时想到建立自己的诚信体系,任何时候都不撒谎,包括所谓善意的谎言,基于愤怒的谎言。这一点来说,我是以康德的绝对律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至少是目标。所以,我不建议说‘不知道’,因为你实际是知道的,他们也知道你知道,你想说的是‘我很愤怒,我不想理你们’,那就直接表达愤怒、表达你的情绪,告诉他们,‘我不想和你(们)说话,不愿意理你(们),你(们)很无聊,开这种玩笑很下流,在今天之内,我不会回答你(们)的任何问题、不会和你(们)说一句话!’”
“我觉得应该说,‘在你们道歉之前,我不会和你们说一句话,不回答任何问题!’”
“非常棒,宝贝儿,你想得比我好!同样的,态度要郑重,要严肃、言语要有力。但是,愤怒不要影响事务性工作,比如作为小组长,要传达信息、收作业之类的事务性对话还是要进行,可以直接讲清楚原因。”
“其实,妈妈,我今天似乎又能理解你说的‘你很同情’他们了,好像是一下子就开悟了。其实,你以前那样说我是不愿意听的,我觉得他们都在伤害我,你居然还同情他们。但今天物理实验,四个人一组随意组组,我们组三个女生一起,***(今天言语霸凌她的男孩之一)坐过来,我们三个本能地集体一缩,他好像很受伤的样子,说,‘不要这个样子嘛,我没得这么萎缩嘛?!’我似乎一下就理解你说的‘同情’了,还包括你说的同情那几个爱用暴力的、喜欢体罚羞辱学生的老师,他们的成长过程一定是不顺利的,没有被接纳,没有和家人有我们这样的对话,所以慢慢成为这个样子,他们也是受害者,所以我的心又一下子软下来了。”
女儿的这番话令我惊喜,但是,今天还面对了语言霸凌,这种恶意玩笑是需要制定的,需要告诉对方为什么不被接纳,就是因为你的这些恶意玩笑,这也是帮助对方,让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在表达了对女儿同理心的认可和赞美后,想了想又说:“但我还觉得,基于今天的这个情景,他们持续开你的低俗玩笑,持续言语霸凌,可以这样说,‘***,你不是猥琐,你是下流,你那些玩笑真的很下流,所以令人讨厌,如果你能够改,自然人家愿意和你耍,不会躲你。’很严肃、认真地说。”
“妈,说‘下流’会不会太重,太伤人了?!”
“很开心你有这样的同情之心,但是,如果我们判断他们的那些言语就是很下流很低俗的话,温和表达无效,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更有力度的表达,的确需要想办法制定他们的言语霸凌,这也是为他们好。”
这个晚上,我们聊了一个半小时,还探讨了如何制止同学抄自己的作业,如何坦诚地同老师和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自傲与谦卑,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谦卑;如何接纳现在的自己的同时不忘设置目标……
临睡前,女儿伸了个懒腰,意犹未尽地说:“妈,真的要做到谦卑,发自内心理解到每一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需要接纳,真的好不容易啊!妈,很高兴能够这样聊天,但是,我还是很遗憾,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如果没有这些破事,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时间用来探讨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宝贝儿,我觉得今天晚上的探讨也很有意义啊,能够帮助到人的探讨都是有TA的意义与价值的!”
当家庭内部建立起平等、宽松、自如,富有安全感的沟通机制,父母如是地接纳孩子的任何一种状态,任何事情都可以拿出来探讨和交流,孩子遭遇任何问题可以放心地讲出来,不用担心批评、论断、否定、打击、羞辱,我们才能及时知晓他们的情况,才能真正帮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