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写一篇关于创业的文章,但是敲了200多字,就写不下去了,每个字都像针一样刺着我的伤疤,虽然我努力平复情绪,抽一根烟,喝一杯酸奶,还是不行,索性不写,半途废之,先扔进冰箱里的洗衣机。或许哪天我喝醉了,迷迷糊糊的时候,能够完成,清醒的时候,很难。
大妾虽然狂躁,但是我依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今天我是被二妾的棉针刺的苦不堪言。我这个人一直怕打针,一打针就晕针,而且很厉害,眼冒金星,直接昏厥。我胆子小,怕血,怕疼。
所以我很想去法国,在我的印象中,法国男人胆子都小,或许我和他们在一起,物以类聚一下,可能会感觉更舒适一些。
对于法国的了解,我基本都是从文学作品里获得的印象,在我想象中,法国女人应该是外在优雅,骨子里很坚强;法国男人则是外在儒弱,骨子里是懦弱。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面的副主教克罗德,虽然蛇蝎心肠,但是还是没有给人以彪悍的形象,人坏但却是那种蔫坏的类型。
莫泊桑的《羊脂球》里面的法国男人软弱的不行,处处胆小怕事,而羊脂球却相反,刚强,英勇,果敢。
法国男人的懦弱在二战也得到印证,虽然德国很强大,但法国在欧洲也算是大国,二战期间,德国只用一个多月就把法国突突了,以至于后来,马奇诺防线成为“中看不中用”的代名词。
法国作家很多,也非常有名,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位之外,福楼拜,普鲁斯特,罗曼·罗兰,巴尔扎克,加缪,波德莱尔,司汤达等等都是世界闻名的大文豪。
法国男人好像每天都在家里写小说,写诗歌,而法国女人每天忙忙碌碌,操持家务,而且还要打扮精致典雅,既要维护自己的魅力,还要控制家里的一切。
但是,在法国历史上有一个男人或许截然相反,他就是拿破仑。拿破仑真是够厉害,带领着一群儒弱的士兵,居然能够横扫欧洲大陆,法国士兵对他相当崇拜,在《拿破仑传中》很多描写士兵亲吻拿破仑靴子的场景。
在拿破仑二次返回法国的时候,他走到战场中心,向曾经的战友,如今的敌方士兵高喊:“战士们,向我开枪,向你们的皇帝开枪”。那些士兵立刻回应:“皇帝万岁”,然后临阵倒戈,全部归顺拿破仑。拿破仑简直不是人,是神!
我的头像就是拿破仑,向拿破仑致敬!
如果我到了巴黎,我一定会去看看:第一区的卢浮宫博物馆,第四区的巴黎圣母院,第七区的埃菲尔铁塔和拿破仑墓,第八区的香榭丽舍大道,第十六区的凯旋门。我很想看看,这些儒弱的法国人是如何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建筑的。
刚刚网上查了一下,从国内到巴黎坐火车需要七天半的行程,如果算上签证,中转,估计一去就要消耗10天。我又恐高,从来不坐飞机,哎,去巴黎真是太难了,看来我只能幻想一下巴黎的美景,巴黎的美女,巴黎的一切。
去巴黎可能永远是一个我无法实现的梦。
感谢阅读,喜欢的话,点个赞再走,不点赞,我也没办法,总不能隔着屏幕按住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