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没有重男轻女的家庭,生长在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一直认为所有人只要努力认真、脚踏实地,便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不论男女。我相信这个时代的机会相对以前而言已渐趋平等。
然而渐渐地,我发现事实不是这样。
一天路过甘其食包子铺,看到墙上赫然张贴着一份招聘启示,醒目地标注着“限已生育过的女性”。生育,成了一个就业限制条件,甚至成为被雇主拒绝的理由。而女性的孕育是天然存在的属性甚或是承载着人类繁衍的使命,这种拒绝不是说你长得不好看或素质太低这些可以通过后天修正来弥补的缺憾,它所拒绝的是女性的天然属性,一种造就了公司老板本人和整个人类世界的天然属性。
原来,这个世界的平等是个假象,而假象背后的原因,却仅因为男女的不同身体构造。以及,由这个构造所塑成的传统性别角色定义。
有多少人的家庭是父亲在外打拼,母亲在家劳作?《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立意不也在于妈妈很擅长带孩子、做饭、做家务,而爸爸是个生手,所以将孩子和爸爸单独放在一起,必能产生很多笑话和尴尬吗?甚至曾经听说过,有男士在业余爱好一栏里填入了“带孩子”这一项。所以,陪伴自己的骨肉,是,一种,业余爱好?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以前我说家里都是我爸烧饭的时候,同学一脸惊奇样,“哇,你爸肯定是个好男人!我爸啥都不干!”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到了和想象中不太一样的现实,比如新闻里女性因怀孕被公司开除,为了讨公道结果导致自身流产;二胎政策的放出让用人单位对女员工多了一层警惕,巴不得全公司都是男人帮;一次对女性产假延长的人大代表提议激起了千层浪。而这如此现实的一面,却从来没有在大学里听哪位老师说过,女性该如何保障自身的生育权,该如何进行有准备的职业规划,该如何在新增的母亲角色下管理生活,该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最后一个问题,貌似是女性的专用问题,没有谁会去问男性,这样的豁免权却是社会默认给予的,而女性,为什么没有?
因为发现了不理想,所以会留个心眼。既然大学只是给人灌输了白日梦,那就自己去找梦破后的答案。于是看到了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于是遇到了赤兔上关于女性职业平衡的线上分享,于是想写下目前所收获的信息,分享给更多迷茫的女性。既然这堂必修课不在教学大纲里,那我们就自己上!
而这门课的前提,是,先自我清零。
忘记妈妈在家劳作的形象,忘记爸爸回家的活死人样,忘记奶奶在家劳作的形象,忘记爷爷在家的逍遥样,忘记姥姥在家劳作的形象,忘记婶婶在家劳作的形象……以此类推。
忘记找有钱男人就一劳永逸的想法,忘记相夫教子的观念,忘记女强人的面孔,忘记现代女性要独立自主变强的口号,忘记对男性领导层的畏惧,忘记对女性领导的猜忌,忘记家庭对你的定义,忘记社会对你的定义……
首先,请先诚实对待自己,过滤掉社会深植你心的性别标签(作为女孩、身为女人、成为母亲就要怎么怎么地……),要想看到真实的自己,先做到不带颜色地看待他人,让心里那些包围着你的杂音通通消失!
标签一层层脱落,而你,只是一个,人,而已。
这个没有杂音的空间,便是你的自我空间,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也许这个空间你已经很熟悉,你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会有什么能力,会对周围带来什么影响;又或者你觉得这个空间很陌生,甚至空无一物。没关系,至少你已经来到了这里,无论什么时候开始装潢打扮都不晚,只要我们还活着。
要想摆脱被雇主开除或拒绝的命运,光靠上诉或抱怨或激起公愤是然并卵的,公司是自私的,而且会一直自私下去。而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它的自私,让它们对我们欲罢不能,甚至上瘾。上瘾的是因我们的能力而带来的项目收益,是因我们掌握的技能而带来的不可或缺,如果女性员工足够优秀,业绩足够耀眼,哪个自私的家伙会自断其臂呢?雅虎不也是在迈耶尔怀孕期间和她签的合约吗?女性的牢固自我空间便是在组织内的立身之本,若用潮流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个人品牌。
赤兔上的分享说,女性的职业趋势分这两种,一种有峰,一种无峰:
来自赤兔分享平台的图片
位于上面的线条是指女性在公司期间朝九晚五、岁月静好而平凡。在生子后,这部分人大多会沉寂于家庭中,甚至退出职场。而同时进去的男性则几乎都还留在战场上。从这个角度上看,怪不得公司会担忧女性的生育,因为明显投资到男性身上带来的收益比女性长期且稳定。
居于下面的线条是指女性在生育前便做出了一定成绩,生子后回家停滞了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整河山。若一开始便没有一辈子做全职妈妈的打算,这种路径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所以,分享中讲者建议,女性应该在生育前尽量参与到重大项目的建设中,彰显实力,让公司看到自己的价值,同时若之后重返职场另找工作,这也会是一个对自己能力的最好说明。
若姐妹们不想一辈子做全职妈妈,那自我能力的打造和自我品牌的塑造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为自己带来和公司谈判的筹码以及更多的主动权。
甚至,更进一步,如桑德伯格所提倡的那样,鼓励更多女性进入领导层,坐到决策桌前,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性别退居二线。若有更多的女性领导或女性创业的组织,也许职场的氛围会对女性越来越友好,比如上班时间顾及女性的哺乳、接送小孩等,那家庭和事业的杠杆可以得到更好的平衡。
女性自我空间的打造和坚持是最根本的,无论对于全职妈妈、在职妈妈、未婚妈妈、未婚女孩,这是一个人开启自己人生的前提。那有了此前提,是否就足够了呢?当然不是。一棵树要结果,除了要有根吸收营养,还需要枝叶输送营养。
超越了最根本的自我定义障碍后,在面临孩子和工作时,第二个障碍悄然来袭,那便是愧疚感。
曾经参与一场workface的活动,教练在引导大家做沟通,其中有个大姐抛出一个问题,请求现场人的帮忙,她是个创业者,有个女儿,因为创业忙得压缩了陪伴女儿的时间,她说有一天回家看到女儿渴求陪伴的眼神,心都痛了,她问说: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平衡母亲和创业者的角色?
记不清现场的反馈了,但这个问题也许是所有职场母亲的难题。在看到别人家妈妈为孩子准备的那么多好吃的、筹备的那么多生活细节时,职场母亲顿时觉得自己简直弱爆了!脸书的运营执行长桑德伯格也在《向前一步》中描述了这个问题,她说有一天开车送孩子去上学,在别人母亲的提示下,才知道今天是某某节日,孩子们要穿绿色的衣服,她顿时觉得好失败,为什么自己不知道?她曾经也一度陷入这种和别人妈妈比、和别人家庭比的无限懊恼中。
后来她发现:
1975年,全职母亲平均每周花11个小时在家照顾孩子(包括日常料理以及培养孩子能力的各种活动,比如阅读和专注力游戏等),在外工作的母亲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是6个小时;今天,全职母亲平均每周在同样的事情上要花17个小时,而上班族母亲则要花11个小时左右。这就意味着今天的上班族母亲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和1975年的全职母亲一样多。
今天的全职妈妈要比以前投入了更多时间在孩子身上,而从较少的11个小时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她其实并没有差劲多少,也就是说,全职母亲这个角色是否在现代被过度、超时承担了?
而另一方面,比起陪伴孩子的时间长度,更重要的是陪伴时的质量。所以,之后的她便释然了,只要做好和家人在一起时重要的事,什么节日穿绿衣服之类的她不必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她每天准时5点回家和孩子们一起吃饭,这个可比光知道一个信息要重要多了。
她说,妈妈是伟大的,但不必是全能的。与其无限延长和孩子一起的时间,不如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短暂时间,认真地和他们读一本绘本,专心地听他们讲述今天的事,真实地反馈自己的想法和鼓励,甚至可以沟通自己的困境,哪怕他们还不是很懂,试着减少对孩子的敷衍,多些对孩子的尊重。
愧疚感是在和别人对比,或是在和传统观念对比中产生的,是女性单方的自责,而我们是否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呢?就算每天陪伴着他们,却不知道或不顾及他们的需求,全职妈妈实际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母亲不是一个光把尿把屎的角色(PS:把尿不太好…),合格的母亲是一个孩子的精神陪伴者,而这个是别人(爷爷奶奶、保姆月嫂)做不到的,而这,便是最重要的事。
有人可能会说,我也知道这是最重要的事,但平时工作一大堆或洗衣做饭买菜一堆杂事已经占据了大半时间,实在分身乏术。那么,便让我们来尝试克服第三个障碍,让带娃这个自古以来专门分配给妈妈的任务成为一个家庭任务、一个团队项目。
嗯,这部分内容可能需要花上很多的沟通努力,因为让自己改变容易,但让整个家庭的观念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并且可能要根据现实情况做调节,毕竟家家有本不一样的经。如果姐妹们准备家庭、事业双收的话,建议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很值得!
首先,如果还是单身女性的话,建议选择一个尊重女性、支持你的理想追求的伴侣,而不是一副“无论咋地,都坚持男主外女主内”的直男癌。因为先生的支持很关键,若他可以帮你分摊家务和照顾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则其他家庭成员和你们保持一致的几率增加了大半。
其次,要学会放手。虽然先生可能笨手笨脚,厨艺不好,你要忍住内心的担心和唠叨,让他去尝试和进步,否则开了头的好形势可能就被骂回去了。
当然,若孩子的爷爷奶奶辈可以帮忙带,也是可以囊括进带孩团队的,只是要尽量保持各个成员间的理念一致。以及重要的事情就不要懒了,一定要自己去做。
最后,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的支持。互联网给了妈妈们一个新的“偷懒”机会,比如网上可以预约家政服务,打扫房子的时间可以留出来陪孩子;网上可以预约家庭厨房,没时间烧饭就让别人帮你做;现在的公司流行外包业务,妈妈们是否也可以把手头的家务事外包呢?
另外,便捷的智能家具也可以帮忙,比如圆形的扫地机器人,没事放出来溜溜可以延长打扫时间;该放洗衣机的就不要手洗,洗碗机可用就不要浪费,以此类推。
找到自己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后,其他机械性的杂务可以让别人代办的就外包,结合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让时间花费在刀刃上,毕竟现在的妈妈们比起以前,可用的资源范围真的多多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没钱用这些资源怎么办?
如果你是在职妈妈,则完全可以和先生将一部分收入花在这里,用来换取有质量的家庭时间;若你是无收入的全职妈妈,则会陷入一种无钱循环:没钱请不起——自己做吧——忙得晕头转向——没力气陪孩子,没力气陪先生——自我空间被压榨到无限小——还是没钱——自己接着做——杂事怎么这么多!生活真无趣!
桑德伯格在《向》一书中提到,当女性承担多个角色时,她的幸福感是最高的。所以,若姐妹们要做全职妈妈,请做一个有自我空间和家庭支持的全职妈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生活方向,甚至可以赚取自由职业收入。谁说全职妈妈都会变黄脸婆,都会和社会脱轨?请不要被“全职”一词框死,全职并不意味着它是你的生活全部。
无论是全职妈妈也好,还是在职妈妈也好,没有哪一种选择是错误的。只要你在选择后,不曾后悔犹豫过,并且知道自己下这个选择的原因,并且也能因这个选择而提前做好准备,那这便无可厚非。最怕的是女性在无数生活杂音的包围中,屈从于外界压力而被迫做下选择,然后变得自怨自艾,沉寂在生活杂事里。
在真正男女平权的社会,女性在抉择的时候不会有所畏惧和感觉被束缚,而是可以自由又果断。不会觉得选择工作又亏欠家人,选择了家人又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没有其他追求了。
虽然现在的机会并不是男女平等的,但也许可以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女性的。一旦开始,便为时不晚,只要我们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