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来自一个大神的经验帖子。我这个确实不是什么高分,很多人都考得比我高,但是我认为超过自己才是最大的成功,对于我自己的情况来说,能考上710。
我觉得我是自己希望啊,那段时候,真是充满着焦虑,那段日子真是太难熬!
下边我接下来,说一下我的备考心得,各位小伙伴也会有个好的参考。
找准定位
大白话就是,看清楚基础,找到自己的弱点,哪儿是薄弱项。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针对好弱点,专门多花时间去练习。
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刚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盲目看资料,各种看,然后就开始刷题,不会合理的分配时间,到最后真的心力交瘁,感觉时间不够用,效率越来越低下了。
怎么评估自己,大家可以刷一下OG,找找感觉,看看哪里薄弱。针对练习
比如CR是我不太擅长的领域,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少。
首先搭建起了整体的知识框架,三种类型的文段:条件、原因、手段目的,八种题型:削弱、加强、假设、评价、BD、解释、填空、归纳,在每种文段下,每种题型大概有什么方法。
通过实际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这就有必要对这些例子好好消化,建立思维的直觉。
理论知识是死的,但当它和具体的例题结合在一起时,它就是确实可感的,也更容易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此外,同一个文段往往会有不同的出题角度,这也是刷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同样的文段可以画不同的句子,来考BD题,可以被削弱也可以被加强,把其中的某一部分删去,就可以考填空题,如果存在着某种矛盾,就可以考解释题。题目千变万化,但都是围绕着它的premise和conclusion来进行拓展延伸的,所以吃透一个文本,才能够在应付各种类型问题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
到了CR的考试后期,为了使自己更好地适应GMAT的思维模式,我每天会给自己出三道逻辑题,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同的题型灵活考查,通过转变角色身份,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解决逻辑的问题。
例如:伊伊每次模考都是700+,最后实战也能考到700+,要加强这一结论,A选项:伊伊考试时很紧张,B选项:模考的很多题做过,C选项:平时的模考能反映真实的水平。
类似这样的方式,出题着实需要费一番脑筋,但也给我的GMAT备考之路增添了一些意外的欢乐。多加练习,我在这部分花的时间是最多的。
提高效率
从一开始一天开几十页书,做几十道题,到看论坛,看大神,看各种视频,自我感动自己,一天安排的计划很满,实际上在做题的过程中根本看不进去的人大有人在。
我刚开始回回把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到最后真的崩溃,在那种崩溃的边缘挣扎。
就比如我是怎么分化时间安排,我刷题第一周半,穿插og,巩固知识点,那时候都要把曼哈顿的书翻烂了,查看错题,总结思路。你要明白你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儿?这个题的套路要懂。
第二周后半段,要开始二刷了,因为这个过程,要掐点计算,训练自己的节奏,比如做这个章节多少时间,这些题要多少时间。列一个计划,我必须要完成。
防止真到考试的时候,忽略了时间,过于纠结难题。
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个过程大家都会有,这个时间特别长的拉战线,一定要稳住。更多的是答题的焦虑,感觉自己根本不可能了。
GMAT考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把各个模块有机结合在一起。
单词和长难句是读懂文本的基础,需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和练习;作文的训练能够帮助我们在逻辑推理当中快速抓住逻辑漏洞;
句子改错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训练能够有助于我们在阅读中的表现。所以在备考时,一定要系统、全面地设计自己的学习节奏,将以上几个部分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地训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