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笔】真实的难度里面描述了在与外界交流时的一种认知,他们低估了真实事情的难度,这种人要么是真「天真」,要么就是利用这种人类的乐观偏见来达到其特有目的。比如说,在签合同时让你低估事情的难度,从而报一个较低的价格,最终没有得到相应的利润收益……
回到自身,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乐观心态是必要的,但是也需要不断的给自己做好心理暗示,世界是极其复杂的,一定不要低估了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尤其是同样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还有着各种不同的马甲。比如质能方程:
它将经典物理学中的能量、质量、速度等内容在本质上联系到了一起,多么简洁的美。
但很多事情,很难一开始就把握本质,因此就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具。不幸的是,对于这种偏见,并没有太好的应对方法,只能是不断的警示和提醒自己,要做好调查研究,做好必要的事情分析,动手做一做,不断的反馈和修正……这样就来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又指导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道路了。
最近发生了一个真实案例,在负责一个项目的具体实施,由于客户的要求和其它限制,整个系统需要对部分组件进行替换,其中有个组件基本上被业界普遍采用了,今天发生的一个问题的最终表现可以如下描述:在做一个人名系统,原系统支持的格式是这样的,以 张老三 为例,原系统支持 Zhang Laosan
和 Laosan Zhang
这两种格式,并且默认支持Laosan Zhang
这种格式,而新的组件只支持 Zhang Laosan
。在找到问题的原因之后解决就简单了,问题的难点之一在于找到问题在哪里,这个不是本文的重点;第二个难点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需要留有一定的时间来处理这个事情,这还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组件替换,在面对新鲜事物就更加不一样了。
在系统方法论上,不管是制造系统,还是软件系统等都有类似的时间,比如敏捷方法通过快速试错来快速反馈和快速修正、精益方法通过降低复杂度及时感知问题等。
在心理学上,把人们总是乐观地低估事情的难度这种现象被称为“乐观偏见”或“乐观偏见效应”。它导致人们高估积极事件的发生概率,低估消极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在估量事情难度时出现偏差。人们总是面向未来,看到好的一面,也就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人类具有乐观精神,才能在残酷的生物生存竞争中走了出来。然而,对于天生的乐观,仍然要保留一定的审视,这样的生活可能会更加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