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词在网上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叫私域流量。这个词听上去比较生涩,不如之前我们爱用的“流量池”那般形象好懂。其实私域流量和流量池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把公域的流量引导和储存起一部分,为我所用。只不过前者强调私有,后者强调储存。
国内有接近十亿网络用户,这些用户每天在线时间超过五小时。他们上网,有的社交、有的购物、有的追剧、有的游戏,应用很丰富。把这些应用全部合在一起就叫流量。流量像一条河是属于大家的,用户像河里的鱼、谁都可以收获。私域流量就是在大河里拦下一块水域或引流一块到自己池子里,这样就可以随时接触和养育自己的鱼,这是私域流量的本质。
私域流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你是个卖休闲鞋的,理论上所有流量都是你的用户,就像河里所有的鱼你都可以抓。但每次抓都要耗费较大成本。如果你建一个行走、健身或者登山、户外群或者俱乐部,收集几千活跃会员,持续地向他们输出价值。那么这些会员在你的群或者俱乐部活动,就成了你的私域流量或者说你流量池的鱼,你可以低成本、反复地和他们接触,亲近和培养,这样就可以稳定地实现销售,收获用户。
表面上看,网络上有几万个应用,人群非常散乱。而事实没那么复杂。数据统计,人们把90%以上的时间,都相对集中地用在了手机最常用的十个应用上,比如微信、百度、淘宝、京东、拼多多、头条、美团等,流量非常集中。所以你要想建流量池,储存自己的私域流量,只要抓住这几个主要平台,掌握利用好这些应用的规则和特点就行了。
不管是做销售、做品牌还是打造IP、传播经营理念,每个传播都是有自身人群特征和产品属性。就像河里鱼随便抓,但每次行动,是垂钓还是撒网,抓大鱼、小鱼还是甲鱼,那是需要设计和安排的。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就是要充分利用流量平台特征的同时,充分考虑自身传播特点。把这两件事结合好,是建立和掌控私域流量的关键。
不管拦河筑坝还是挖渠引流,建私域流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挖一个大坑就有吃不完鱼,要在建立稳定引流机制的同时,对私域流量里的用户持续地输出价值,不断维护和积累,建立起专业、权威、信任或者友好、共生、共鸣关系体系。要知道,私域流量也是存在流失和转化率问题的。
随着大平台掌控能力的增强,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建立私域流量,是应对获客成本高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对私域流量的认知,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私域流量的运行规律,是现阶段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值得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