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了解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姚老师对教学目标界定为 “明白点赞内容”。姚老师对学情的把握很准确,因为学生刚刚由小学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社会接触面狭窄,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概括还较差;在语言表达、词汇的运用方面,七年级新生还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去优化,还不能适应初中作文的题材和要求。因此他们的共同感觉就是作文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在作文时存在着对事物的认识、语言表达、词汇运用、篇章结构安排等方面的障碍。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消除他们的难点,这对提高写作能力是非常不利的,以致影响到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水平,因此,提高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七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任务。
命题作文或半命题时,他们常常从题目的字面含义入手,很少考虑题目的深层含义,也不会从以往的知识经验中或对一件事、一个人等其他类似作文中概括出文章的主体。一动起笔来,就是一笔“流水帐”,文章简单、干瘪、毫无生趣。这是与一个人的观察力、分析力分不开的。当然,这种现象不仅是作文的能力训练问题,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是否成熟的表现。它对七年级新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
2、教学内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姚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内容是理解点赞(是什么、对象、形式)及叙述点赞的缘由,她说“2014年楚才杯作文竞赛初中组其中一个作文题是《点赞》,这个题目极具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如果我们的孩子写这篇作文会如何呢?于是我将这篇写作最重的定位在两点:一、引导学生明白点赞内容,二、叙述点赞缘由七年级学生叙述和描写的方法掌握有待提高,故应循序渐进,不宜拓展太深。”这个教学内容的界定是紧紧围绕教学教学目标的。因为学生在小学写作时,像用给定的词语造句一样,只是机械地组织词语、照抄、照搬,表达方式极为简单。升入中学后,面对新的要求不懂得如何表达,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词语,写来写去只记住“记叙”这种表达方式,文章中很少用到其他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因此姚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还加入了“叙述点赞”的这一个。
3、教学策略
姚老师的教学策略中先有“情境创设氛围(设计此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后有“生活中,什么值得我们点赞呢?为什么值得我们点赞? ”这些说话环节,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能够流利的比较准确的叙述一件事、一个场景或某个人物的特征,才有可能较好地把它写出来。因此说话能力也是作文训练之一。在讲授课文过程中,教学生写作方法。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在学习课文中,教学生重点掌握课文的中心,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课文的描写技巧、关键词语及其运用等,要求学生摘录有特色的词语、句子,把这些积累起来,尽可能多的运用到写作当中,这样,就克服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和词语运用方面的问题。
除了说话,在指导学生教学时也必须教学生模仿、临写作文。因为小学作文只要求学生对一件事、一个人或某个场面进行直接叙述,只要把句子写通顺,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不太强调语言的锤炼及其方式的练习。而升入初中后,作文的题材和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把作文内容表述清楚外,还要求语言流畅、准确,达到一定的字数,有一定的概括性等。虽然这种要求是基本的,但对那些刚升入初中的新生来说,还有点难,因为他们还不能在短时间内把小学作文与初中老师的新要求融合起来,运用到初中作文里,因此常为一句话、一层意思的表达而“短路”,表达不流畅,甚至出现无法下笔的情况。
范文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其他的文章。姚老师先给甲乙两个片段学生比较鉴赏,引导学生找出两个片段的不足与优点,最后按照范文的篇章结构,仿写一篇作文。写完后,再与范文比较,帮助学生总结好坏。在这基础上,再给学生命题作文,让他们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使他们逐步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消除他们作文难写的心理。
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应该是显性的还有隐性的,从显性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激活,引发了学生很多联想,并且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思维得以训练,应该是达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的。从隐性的角度来看,在学生搜寻自己值得点赞的人时自然在心目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梳理,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是有影响的。
写作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总之,在学生学写作的各个阶段,只要我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辅导、训练学生,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