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馆之歌》是一部汇集了作者撰写的七个以“孤独”为主题的故事合集。直至看过译者的译后记我才知道,原来这些故事中有的是源自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无疑令原本虚构的故事变得更贴近现实生活了。我其实更早时就有作者的另一本书《心是孤独的猎手》,只是至今还未看。读完《伤心咖啡馆之歌》这本合集后,我觉得可能那本书会更符合我的喜好,毕竟在我看来中短篇小说的故事很少能够达到长篇的精彩程度。
此书的同名故事《伤心咖啡馆之歌》是这本书中篇幅最长的一个,讲述的是一个小镇上一女两男间的爱情纠葛。这个故事很特别,不仅颠覆了我们对传统三角恋的认知,而且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也和国内流行小说中的“高富帅、傻白甜”不太一样,令人大跌眼镜。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女主人公阿梅莉亚·埃文斯小姐是小镇上唯一一家咖啡馆的主人,不过最初那只是一家卖东西的小店。阿梅莉亚长着一对灰色的斗鸡眼,身形有点彪悍,性格比较孤僻。然而,她也算是精明强干的,而且她很有钱。除了父亲留给她的房子,她还拥有一家酿酒厂,她也会给镇上的人看病。或许是看中了她的聪慧与干练,那一带最帅却禀性邪恶的男子马尔文·梅西对她情有独钟。
马尔文原本是一个织机维修工,爱上阿梅莉亚后这段爱情彻底改变了他。直到花费两年时间改掉了一身坏习气后,马尔文才向阿梅莉亚表白。尽管后来他们结婚了,但婚姻生活并不和谐。婚后第四天,马尔文就把自己的全部家产归到了阿梅莉亚的名下,然后开始酗酒。酒醉后的马尔文被阿梅莉亚一拳打掉了一颗门牙。自此之后,他每次喝醉都会被她打,并最终被她赶出了家门。据传闻,马尔文后来抢劫了三家加油站和一家商场,还成了谋杀一名劫持犯的嫌疑犯,这些罪名使得他被关进了亚特兰大附近的一所监狱。
马尔文离开后,一个长相猥琐、衣着脏兮兮的的驼子找到了阿梅莉亚的小店。这个叫利蒙·威利斯的驼子,自称是阿梅莉亚母亲同父异母姐姐的儿子。镇上的人都以为阿梅莉亚会把驼子赶走,却没想到她竟然收留了他。利蒙的出现,让阿梅莉亚对于小店的经营问题有了新的想法。小店停业了一天,当小镇上开始传闻阿梅莉亚杀了驼子后,阿梅莉亚把小店改成咖啡馆重张开业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阿梅莉亚竟然会爱上利蒙,自此他们一起幸福快乐地经营着这家咖啡馆。
本来阿梅莉亚和利蒙的生活挺美好的,直到六年后出狱的马尔文回来了,这份平静才被打破。马尔文对于利蒙不屑一顾,但利蒙却像被马尔文蛊惑了一样,总跟在其身后,只因人家去过亚特兰大。后来,利蒙还把马尔文带回了阿梅莉亚的家。而这令阿梅莉亚更加憎恶马尔文,最终决定和他来一场决斗。却没想到关键时刻利蒙出手帮了马尔文,令其赢得了这场决斗。然后,他们两个卷走了阿梅莉亚值钱的物品,毁了咖啡馆和酒厂,一起离开了小镇。自此以后,阿梅莉亚一蹶不振,甚至找木匠把自家的门窗都钉上了木板,彻底封闭了自己。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整个故事看起来都挺荒谬的,或许是爱情本来就没什么道理可讲。阿梅莉亚最初答应和马尔文结婚,让我有点不能理解。如果是因为被帅哥追求,让她一时蒙蔽了双眼,也还算说得过去。而她后来又爱上利蒙,或许只是两人性格上的一种互补带给她的满足。但当他们貌似可以幸福到永远时,却因为阿梅莉亚前夫马尔文的再次出现,上演了一场反转大戏。本来充满着美好回忆的咖啡馆,却成了阿梅莉亚的伤心地,着实令人无尽唏嘘呀!或许这恰恰反映出了爱情中很现实的一面,主动的一方往往是低三下四、卑微到尘埃里,被偏爱的一方却总是有恃无恐。三角恋中更是会有人一边费尽心思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爱的人,一边对爱着自己的人爱答不理,结果三个人都被爱情困扰着。
《神童》讲述了一个叫弗朗西丝的女孩,因为具有弹钢琴的天赋,被她的钢琴老师比尔德巴赫先生称为“神童”。然而,神童的称号也成为了她的一副无形枷锁。平时要上学,课后还要反复练琴,令她身心疲惫。再加上之前在一次和一位小提琴神童海梅·伊斯拉埃尔斯基合作的演奏会上,她表现欠佳的经历给她心灵带来了沉痛打击,甚至令她开始怀疑自己弹钢琴的天赋。在周而复始地身心双重折磨下,她越来越找不到弹钢琴的感觉了。比尔德巴赫先生原本对于她的钢琴演奏表现力是心里有数的,所以曾反对她那次合奏时演奏海梅和他老师选的那首曲子。但没想到那次演奏会给她带来的挫败感一点点把她压垮了,最终令她逃离了比尔德巴赫先生的钢琴辅导课。或许是因为比尔德巴赫先生自己没有孩子,所以只对弗朗西丝的钢琴演奏能力有所了解,无法理解她心中的压力,也因此除了指导她弹钢琴,无法给予她心灵上的辅导。
《赛马骑师》讲述的是赛马骑师比岑·巴洛在餐厅遇到了赛马训练师西尔维斯特、赌注经纪人西蒙斯和一个有钱人,这位有钱人也是当天骑师骑的那匹赛马的主人。比岑因为好友不久前在赛道上摔断了一条腿和胯骨的事,与西尔维斯特发生了争执,而后又独自去酒吧喝闷酒。在其他人眼里,比岑正在一点点断送自己的赛马前程。但彼时的比岑不仅因为缺少好友的陪伴显得形单影只,而且对于西尔维斯特等人对待好友摔伤一事的冷漠态度也感到寒心。他的心情可以被理解,不过他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他一样,陷入这种伤心、难过、自暴自弃中。
或许前两个故事还没让我对这个版本的翻译产生太多感觉,但在《赛马骑师》这个故事中,我明显感觉到一处翻译得不太好。那是一句西尔维斯特对比岑说的话,我特意查了一下,英文原句是“You got to behave reasonable.”本版译者小二把此句译为:“你得合情合理一点。”这句话翻译得很不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结合上下文,我觉得reasonable在这里翻译成通情达理的比较好。比如在“He's a reasonable sort of person.”这句话中,reasonable就明显是通情达理的意思。
我也看了一下其它版本的翻译情况,在猫头鹰文化·文化发展出版社中英文对照版中,译者赵丕慧把此句译为:“讲点儿道理。”在南海出版公司的版本中,译者陈东飚把此句译为: “你做事一定要讲理。”在上海三联书店版本中,译者李文俊把此句译为:“你必须表现得像样一些呀。”在我看来,还是赵丕慧的翻译更好一点。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对翻译质量很苛刻的人,但对于个别让我觉得特别突兀的翻译,我实在是难以接受。尤其是当原著是英语时,如果遇到令我产生怀疑的地方,我一般都会找到英文原著看看原文究竟是怎么写的,是不是翻译得不好影响了我对故事的理解。
《泽伦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讲述的是泽伦斯基夫人被聘请到赖德大学音乐系执教,布鲁克先生亲自去火车站接她。布鲁克在与她不断接触后发现,她是一个对音乐非常认真、执着的人。但她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日常满口谎言,虽然她并未因此伤害到谁或图谋些什么,但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直到有一天布鲁克终于当面指出了她谎话中的漏洞。其实她只是白天黑夜都醉心于音乐事业,完全没有闲暇时间去经历那些她谎言中的事,所以她只好靠幻想去填补那部分缺失的业余生活。在我看来,像她这样搞音乐艺术的人,更应该多去体验生活,才会有创作灵感。怎么能只停留在弹琴、教学和谱曲,这几件事情上?我觉得那是一种做学问和搞艺术的差别。泽伦斯基夫人这样的人适合搞学术研究,不适合搞艺术创作。
《旅居者》讲述的是一位叫约翰·费里斯的记者因工作的关系总在世界各地奔波,故而缺少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当他回家乡参加完父亲的葬礼后,又去前妻家吃了一顿晚饭。前妻已再婚并生了两个孩子,当看到前妻一家人的温馨互动后,他才感到自己的落寞。他发觉自己虽然也已经有女友,并且对方还有一个儿子,但他却很少陪伴那对母子。以至于他只能编些陪女友儿子出游的谎话告诉他的前妻。出差回去后,他就到女友家告诉她儿子以后会带他去玩。然而,很讽刺的是孩子告诉他,那个他原本想带孩子一起去玩的地方已经关门了。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很多家长只顾事业,缺少对于家庭尤其是对孩子的陪伴。人们总觉得先拼一下事业,等挣够了资本才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却不想就此错过了很多和家人相处的时机。就像约翰那样想兑现承诺时已经没机会了,至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个已经关门的地方无法再为他们创造美好回忆了。好在还有其它地方可以去,只要约翰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就还有其它替代方案。
《家庭困境》讲述的是丈夫马丁·梅多斯因工作调动,一家人从南方小镇搬到了纽约郊区的一个小镇,妻子艾米莉不太适应新环境的寂寞生活,同时感到作为母亲的责任和家务活过于繁重,因而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最糟糕的是已经出现过一次,因为她酒醉后的疏忽,导致还处在婴儿期的小女儿掉在地上磕破了头。此后,马丁也曾要求艾米莉戒酒,但她没坚持多久就又开始偷着喝。马丁对于她酗酒的问题其实是既恐惧又痛恨的,但当他看到酒后安然入睡的美丽妻子,又没那么生气了。其实艾米莉喝酒的原因也确实困扰着很多家庭主妇,只要为她解决孤寂的问题,让她的生活除了作家务以外可以更充实、有乐趣,她自然可以不喝酒。
《一棵树·一块石·一片云》讲述的是一个老酒鬼酒后向一个十几岁的报童男孩倾诉他的爱情科学理论。在妻子离家出走后,老酒鬼曾四处寻找,却始终没找到。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地领悟到一套爱情科学理论。他认为,爱情要从爱上一个东西开始,比如爱上一棵树、一块石或一片云。而爱一个女人则是他这门科学的最后一步。不过他这套爱情科学理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于深奥了,小报童根本就是听得一知半解,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老酒鬼去过很多地方上。其实,老酒鬼这套爱情科学理论的核心就是:爱一个东西是不图任何回报的,爱一个人往往会期待对方有所回应,所以最终难免会失望、受伤。因此,要从爱一个东西开始,直到习惯了只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再去爱一个人。
总之,在这本《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七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与此书同名的那个故事,或许只是因为它的篇幅更长、细节更丰富、故事更曲折。不过看完这本书,我更期待作者的那本《心是孤独的猎手》了。(作者:李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