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5月22日中华民族,痛失国士。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身体多器官衰竭医治无效,于2021年北京时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老一生为全国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操劳,为全世界的粮食问题而担忧。他是值得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和敬佩!
他老人家一生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想,他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心酸,也有丰收和喜悦。
1961年7月的一天,他到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他随手挑了一穗,竟有230粒之多!当时他惊喜地以为选到了优良品种,可以增产无数粮食。
第二年春天,他把种子播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一眼望去,高的高矮的矮,没有一株赶得上最初的那株水稻。他不甘心,开始反复琢磨其中的奥秘,研究那一片试验田的稻株比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就是天然的杂交水稻。
既然天然杂交稻具有这样强的优势,那么人工杂交稻,也一定有优势。当时,遗传学理论一直否定自花授粉作物有杂交优势,他对此理论提出质疑。
随后,他又拜访专家,翻找资料,最终得出结论,既然自然界存在杂交稻,那么人工杂交水稻也一定可以利用。而要想利用这一优势,首先需要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
于是,他又走上曲折的寻找之旅。
1973年,协作组历尽千辛万苦才通过测交找到恢复系,攻克“三系”配套难关,才有了新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
1995年,第二代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稻研制成功。
2011年,他们又启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这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已初步研究成功。现在,他们甚至开始了第四代、第五代杂交水稻的研制。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为了实现另一个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袁老一直在努力。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他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如今,我们再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吃而饿肚子。看着田间一望无际的稻谷,我们想起您;捧着白花花的白米饭时,我们会想着您。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袁隆平,这个名字就象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一样,永恒地闪耀在浩瀚无际的星空里。
我们永远缅怀和悼念这位世人的福星!袁老,您一路走好!
(齐帆齐28天第4期写作成长营,第5篇,第二周打卡主题缅怀袁隆平,字数1055字,合计595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