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轮体空”的布施超越形式
回归心性的无漏福报
一、为何普通布施易成“有漏福报”?
若将布施视为“交易”
如(“我付出故应得福报”)
或执着于“能施者”(自己)
“受施者”(他人)
“所施物”(财物等)
便会陷入“贪嗔痴”
执着“我在行善”
易生傲慢
期待对方感恩
易生计较
纠结财物得失
易生不舍
这种有分别心的布施
虽有善果却因“住相”而不究竟
故称“有漏”

二、三轮体空
无住相的布施境界
核心:
打破“能施受施所施”的对立
回归心性的圆满平衡
第一步:觉察对立念头
当你产生我帮助了他
他应感恩我时
已陷入能施者(我)
受施者(他)的对立
若转而想他给了我付出的机会
我应感恩他
看似反转实则仍在“受施者(我)
能施者(他)的对立中

第二步:超越对立融合境界
当两种对立念头(“我施恩”与“我感恩”)在心中同时生起并消解时
便会进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态
此时无“我”也无“他”
双方只是因缘和合的自然显现
本无分别
第三步:对“所施物”的不执着
若认为“财物是我的”则生“我执”
若观照“财物只是因缘暂存
因缘成熟时自然流转
便会放下对“物”的占有欲
当“物非我有”的觉悟生起
“所施物”的概念也自然消融

三、三轮体空的本质
激活本具的圆满光明
当“无我、无他、无物”的状态现前
贪嗔痴因“不执着于相”而熄灭
心性回归本自具足的光明圆满
此时的布施并非“做了什么”
而是“成为了什么”
成为了不被分别心束缚的自在状态
故能成就“无漏的大福报”

三轮体空的布施
关键不在“形式上的给予”
而在“心性上的超越”
不执着于“谁在施、施给谁、施了什么”
以“无所住”的心态应缘而行
自然与本性的圆满相应
这种布施既是行善
更是心性的修行与觉醒

感恩宇宙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