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酒师无处不在,鸡尾酒信手拈来 ”
欢迎来到最新一期的『 调嘻鸡尾酒 』,我是追风少年小于哥~
全文共分为5 个小节:
(1)前言
(2)典故
(3)配方
(4)教程
(5)后记
赶时间的朋友,可直接跳到 “配方” 和 “教程” 阅读。
一周年回顾的时候,再次感受到了嘻友们的热情。
原来,你们默默潜水、不动声色都是装出来的。
我喜欢!
最近天儿越来越热了,没什么好表示的,送大家一条“热狗”吧。
不是...那啥...我的意思是『 咸狗 』 ↓↓↓
后台那几位整天吵吵着要『 咸狗 』的嘻友,如果不点赞转发一键三连,我可就顺着网线过去找你们啦!
“咸狗”一词,源于英国。
维基百科的解释是,经验丰富的水手。
在美国俚语中,用来戏谑在海上度过半生的大龄水手。
注意:是大龄水手,不是大力水手
不难看出,这款鸡尾酒跟水手有着一定的渊源。
很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人们称呼“叫花子”,总有点看不起的意思。
『 咸狗 』,1950年被发明问世。
实际上,它是由另一款鸡尾酒『 灰狗 』(GreyHound)演变而来。
两者的配方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 咸狗 』的杯口有一圈盐边。
最初,『 咸狗 』用的是金酒。
二战结束后,苏联一度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伏特加顺势流行起来。
调酒师们为了加以区别,就用伏特加代替金酒,改良了『 咸狗 』的配方。
不过,为了尊重传统,『 灰狗 』还是以金酒作为基酒,这是后话。
如果你看到有的调酒师,用金酒做出一杯『 咸狗 』,也不必苛责。
因为你面前的这位,是喜欢延续传统的调酒师,只要还有盐边就不会混淆。
近段时间以来,写的都是这种比较简单的鸡尾酒。
一个基酒、几个辅料。
今天的『 咸狗 』也是这个路数。
在酒吧里,用苏联红伏特加比较多,因为它很便宜。
今天用个稍微好点的,斯米诺伏特加。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绝对伏特加试试。
不过,放在鸡尾酒中,你不太能喝出差别。
葡萄柚汁有些酸涩,还带点苦,是我喜欢的口味。
放在以前,我倾向于用“新的”浓缩果汁来调这个辅料。
可惜,“新的”只有西柚汁没有葡萄柚汁,就另作他选吧。
如果嫌麻烦,用农夫山泉的葡萄柚维C饮料也行,颜色是那么回事。
有些讲究的调酒师,会选择加入2滴葡萄柚苦精。
如果遇到这么有格调的调酒师,值得你去珍惜。
多说一句,这样的调酒师偏严肃一些,不太喜欢侃大山。
盐边不仅能中和烈酒的灼烧感,还能降低葡萄柚的酸涩。
怪不得禁酒令之后,盐在调酒方面的出镜率不断攀高。
尝试过龙舌兰Shot的嘻友肯定知道,虎口撒盐那是必备仪式呀!
如果不是镶盐边这个环节,我就给他一颗星了,毕竟配方和步骤都很简单。
考虑到镶盐边也算个技术活,还是两颗星吧。
一起来看下具体的调酒过程:
Step 1: 先用柠檬角在杯口擦一圈,然后把杯子倒扣入盐盘,蘸取少许盐粒镶边;
Step 2: 镶盐边的酒杯中加入5-6颗冰块;
Step 3:加入伏特加 45 毫升;
Step 4: 加入葡萄柚汁至9分满;
Step 5: 适当搅拌并装饰杯口,『 咸狗 』就做好啦;
一开始,这款酒是用“摇和法”做出来的。
后来人们发现,也没必要那么麻烦,用“兑和法”更省事。
所以,现在做这类酒,我已经懒得用调酒壶了。
都是直接往杯子里倒,搅和搅和就上桌。
水手们在海上航行,动辄几个月靠不了岸,经常遭受坏血病的折磨。
平日里,他们只能靠水果或果汁来补充维C,以降低坏血病发生的几率。
所以,不管是海员还是热带地区的居民,都挺喜欢这种果汁类的鸡尾酒。
正如前面所说,不是每个“叫花子”都能成为“苏乞儿”,也不是每个“咸狗”都能变成“船长”。
就像社畜般的我们,长期漂泊在996的海洋里。
纵然身上泛着盐花,还是渴望驶向美好生活的彼岸。
放任躺平,固然舒服。
奋起直追,也不啻为生命的另一种绽放形式。
今天的『 咸狗 』,就咸到这里。
祝高考的同学们,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考上心仪的大学!
“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
敬请大力关注『 调嘻鸡尾酒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