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于老师《梅兰芳学艺》一课的教学实录,给我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以读代讲”的五步法。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初读课文时,于老师就让学生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下来,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上波浪线。这种在初读课文时边读书边动笔点、画、批、注,就是“以读代讲”的第一个层次的要求,会做记号,就是会思考。
读通、读顺、读正确这是“以读代讲”的第二个层次的要求。只有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词的品味和感悟。于老师找了一个不举手的女孩读课文,由于观摩老师太多,女孩有些害怕,在于老师的鼓励下,她基本完成了朗读。于老师就给了这位学生最高的评价———“没有一个字是读错的”。因为读得正确就算是达标了。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又要求读好,这是“以读代讲”的第三个层次,用于老师的话讲:“像说话一样自然,要慢一些,当然也不要太慢”。终于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一个比一个读得自然。
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这是“以读代讲”的第四个层面。学生边读课文,边用自己独有的语气、语调及表情来再现课文内容,足以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了!
加上动作和表情背读,这是“以读代讲”的第五个层次的要求,也是“以读代讲”的最高要求。在读“眼睛会说话”这句话时,于老师创设三个情景:即用眼睛告诉喜欢某人,用眼睛表达生气和用眼睛告诉别人你在思考,学生都能完美演绎。通过体态动作来解释眼睛会说话,学生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因为他们理解了!朗朗读书声,活泼可爱的表情,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读书的愉悦!
一句话,打铁还要自身硬!教育前辈太了不起了!因为这是岁月的沉淀,这是智慧的结晶,厚积而薄发。生搬硬套是学不来的,我们只有沉下心来好好研读前辈的经典,好好研读现代的学生,扎实创新地把课堂教学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