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梳理]
如果只刷新认知而不行动,慢慢地你会对学习产生依赖,而无力行动。
四个策略进行断舍离练习:
1.明确清理的主角是现在的自己而不是物品。
考虑的终点是“这个东西需要吗?舒服吗?合适吗?”而不是“还能用吗”/“很可惜啊”/“不能用了吗”。
物品的重要程度取决于价值对你有用,过去有用不一定现在有用,未来也许有用其实未来也不一定有用。
断舍离原理——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以现在而不是过去或者遥远的未来为主角。
2.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下手,单点突破。
断舍离的过程是“减少-分类-收纳”,减少就是扔东西,聚焦场所和一个短时间。比如计划今天打算花半个小时在收拾一个抽屉上。
3.更好更聪明的舍弃。
利用APP转手,为物品选择更好的主人。如闲鱼低价卖出。
举办清理人生聚会,邀请3-5个好友分享物资,传递理念,增进感情。
每天扔一件东西,至少坚持七天。
总量限制和“每次主义”,降低库存量,从源头上防止泛滥。
每次都只在必需的时候才购入这次必需的物品,要求总体数量保持不变。
e.g 沃尔玛的零库存。
[个人反思]
断舍离是需要不断实践的,从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实践,从最容易的东西开始清理。
[一个困惑]对于断舍离有困惑,因为囤积物品有时候更多的考虑在于省事,比如买回来半年需要用的卫生纸,这样就不需要一直去买了,而且批量购买也比较实惠。
[一个启发]总量固定给我的启发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记录物品使用的情况,如记录一支牙膏的开始时间以及使用结束时间,这样可以清晰知道下一次需要购买的时间,而不会看到就想着可能需要。
[一次行动]从23号开始,每天清理一件东西,并作记录。昨天丢掉的是上周压断的笔,想想觉得特别好玩,自己一直留着笔盖不丢是因为想着未来要是哪只笔盖丢了可以替补上去,可是为了等待这样的时机我需要一直为这两只笔盖留位置。
近几日还有一个断舍离是感情。因为上个月和前男友分手了一直放不下,还是会每天跟他说话,与他分享好玩的东西,但是对方虽然不拒绝却也不会主动联系,我担心自己会惦记,所以决定克制自己不再联系。有什么可以发朋友圈,干嘛非得跟他说呢。与过去这段感情say goodbye。所以在刷微博时看到感情类的段子或文章我也不会点开了,因为我发现自己一看就会代入,会哭,为了不影响情绪,对这一类的文字也断绝了来源。
本周任务:用一小时清理书桌面/书包/手机app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