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又名《新齐谐》,全书二十四卷,续十卷,是袁枚历三四十年陆陆续续写成的文言志怪小说。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存斋,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随园老人、仓山叟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浙江宁波)。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七年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四年辞官,隐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随园。
事实上,袁枚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个思想家,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子。袁枚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著有《小仓山房文集》,倡导性灵说诗论,反对复古和格调说,主张“诗写性情”。至于《子不语》这样的志怪小说,袁枚可与蒲松龄和纪昀比肩。但从某些方面来看,《子不语》确实比《聊斋志异》逊色一些了,至少差了点那种意思。
不过话又说回来,蒲松龄自幼聪颖,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岁贡生,74岁就病逝了;袁枚直接考中了进士,还当过大大小小的官。这么一对比的话,非要分辨两人的文笔高低,实在无从入手。也就是说,其实《子不语》也可以写得精妙绝伦,只是袁枚故意没这么写罢了?且,袁枚历经官海浮沉,书中的内容有了更多隐喻的成分。
《子不语》里的鬼怪,和《聊斋》里的鬼怪不一样。《聊斋》里的鬼是五讲四美的鬼,蒲松龄很少写极恐怖的场景,鬼半夜现身,多半是来谈恋爱的。而它们害人的极限,不过就是让书生纵欲过度,然后面黄肌瘦生一场大病;而《子不语》里的鬼不这样,它们是正儿八经的鬼,不是花里胡哨的鬼,工作时间一心吓人害人,绝不分心搞副业。如果我们了解这两个作者,或许可以琢磨点什么名堂出来。
此外,《子不语》里面的故事大都只是片段,而且很奇怪。有些内容没头没尾,更有甚者,在故事精彩的地方直接结束了。如果反过去想袁枚为啥要这么写的话,那就细思极恐了。
袁枚自己给《子不语》写的序言里说“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也”,于是就这么命名了,后来为了避免重名,又改成了《新齐谐》。而事实上,出自于《论语》的这句“子不语怪力乱神”,有很多种理解。最常见的两种应当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和“子不语怪,力乱神”。前者是说孔老夫子不说“怪力乱神”之类的事情,后者是说孔子不谈论鬼神,免得耗费精力。很明显,袁枚借用前者的释义,在序言里流露出一种“孔子不说,我来说”的意味。
我在研读《子不语》的过程中,发现原稿中有一些实在太恶趣味的东西,已作删改。本书的整理编辑,旨在完善国学经典的传承,并与之前的《绝唱三千.史记精选译注》呼应,形成系列丛书。本书就仿着袁枚耍一回小聪明,姑且命名为《怪力乱神.子不语精选译注》吧。后续,我将竭尽所能,不断译注经典并传播弘扬,愿在现代读者与古圣先贤之间架起桥梁,谨献绵薄之力。
才疏学浅,书中如有谬误,祈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