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从生活中悟到的一个命题,我以为颇为深刻,值得拿出来共讨。几个月前,一位朋友养了一只金毛幼崽,很可爱、很机灵,朋友异常喜欢。因为这只狗狗带给他满满的幸福感,他因为它不惧孤独。然而,不久前朋友发现小金毛的脖子两侧出现两颗瘤子,其中一个还长的特别快,所以,很快小狗因呼吸系统和食道受阻,不再进食。于是朋友果断决定带狗狗做手术。然后小金毛在两个小时的手术中安然存活了下来,渡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劫难。当时我并未亲临现场,并不是很清楚那场血淋淋的“战争”。不过后来听朋友说也只是觉得有点惨烈。此后,小狗渐渐复原,但术后并发症仍然有。那日我随朋友到宠物医院拆线、复查。发现狗狗在伤口附近出现脓包,而且嗓子阻塞,时时干呕。医生拿来手术刀迅速隔开脓包的外组织,然后用棉棒探进去使劲沾。然后用杀菌的药剂冲刷。那一刻小狗不堪疼痛毅然反抗,试图离开,然而它终究抵不过它的主人。小狗疼的呜呜直叫,我看的甚至想要逃离。好在这种折磨在10多分钟后结束了。可是留在我心底的是更深的思虑、那只小金毛到现在依然挂着一个瘤子,承受着手术后带来的疼痛和不适。可是谁能告诉它这样的拯救是否是永恒的折磨?当死亡簿上出现了你的名字,你是否应该鼓起勇气,争取苟活下去的权利?
当然这并不是一场消极论战,这只是对于生命的探究。
无可否认见死不救是人性大忌,随着经济科学的日益发达,医学似乎无所不能,然而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问题——生存权。每一种生命都有生存权,我们都应该尊重;但是同理每一种生命也都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当病痛的折磨远远大于生存的价值,或者超过了存在的意义,这种拯救还是否有效。很多人,我想也遇到过这种问题,尤其在医院这种情况可谓天天上演。尤其对于老年人,在生死问题上更是有很大的空白。有人会衡量拯救的意义和价值,会考量死亡与苟且的力量,包括情感上的和物质上的。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孝德为评价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准。如果说父母病了,命在旦夕,家庭又颇为困窘。如此我们是救还是不救?当然,我们要救,必须要救,不论出于情感还是出于道义或者是出于律法,我们都不能将死亡线上的亲人置之不理。不管你愿意与否,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必尽的义务。否则社会的舆论都会将你淹没。是的,从任何角度,我们都要救人。可是,有谁问过病人的意见。我知道这么说,有些大逆不道,可我只是想尊重他的“权利”------生与死的选择权。
(二)
然而我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结果。当我以为的苟且最终战胜了死亡,成为了胜者时,我依旧不能够理解-------生与死的界限,亦或是生与死的价值判断。好吧故事仍在进行。狗狗脖子另一侧的瘤子还在生长,身体越来越差,吃不了食物,总是昏睡。无奈,朋友带它又一次动了手术。幸运的是它安然的活了下来,终日享受着朋友的服侍,好不惬意。有点贵族王子的意思。我一度为自己那段时间对它的诅咒自责不已,也为它如此强烈的生存意识感慨、开心。毕竟它活过来了,朋友也很开心,他们俨然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好朋友。
然而,我未曾料想到这竟然是一个连续剧。狗狗活着,所有人都觉得幸运。它的第二次手术很成功,可是后期恢复却不怎么好。伤口崩裂,化脓,发炎,惨不忍睹。朋友依旧每天带他处理伤口像第一次手术后一样,各种消毒水,消炎药在它崩裂的伤口上涂抹,痛的他简直不能直视。有时候两个人都按不住,它努力的挣扎、呜鸣。然而将近3个月的这只金毛,只有3公斤不到的体重。我在心里为他的艰辛黯然垂泪,没有经历过手术的人可能不知道手术后皮肤的恢复有一个增生的过程,皮肤先会变得很硬,到后期会慢慢脱落,成熟,最后逐渐好了。但是这个皮肤恢复的过程很是漫长。
开始几天伤口硬化,生硬的压到它的呼吸器官,以及食道。所以每天吃饭睡觉都张着嘴,还时时干呕。今天连饭都吃不下去,吃了就吐。看着它可怜的样子,真的感觉很无力。想想真的不如让他早早走去,不再受苦。可是谁都不能够下决定,它活着可能痛苦,但是给了机会就是让它自己选择。它若是不甘心轮回在人世间的种种丑恶之中结局必是他自己将要做出的选择。又或者他依旧想要苟活在这充满欲望的人间,享受美食和疼爱,即使存在是一种负担,是一种无意义的事,于他只想活下来。
而人呢,我不愿说人比狗更加不堪,可事实的确如此。有些人在生命的边缘死死挣扎,渴望将有限的生命无限延长,去享受存在的乐趣,或者去创造存在的价值。不论哪一种,他们都在努力活着,然而有时手段颇有差别,这种生命的选择便产生了另一种意义,这里我们先不探究。我们只说当这种追求生命的方式变为不择手段,而最终结果创造的是更多的不堪,换句话说就是存在的价值未以明示,存在是否成为苟且。那么这么说来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有太多的苟且者。这里不论褒贬,只是分析生命的存在方式是否会影响生命的价值,或者说是生命的质量。
有时候,我们努力在生活的边缘死死抓住一条救命稻草,渴望从此逃离不堪的当下,不再苟且于无可奈何那些绕不开的琐事,然后以为努力,可以换来不一样的故事,可结局是我们不断地在生活的怪圈里来来回回,辗转苟且着。我晓得这是一个没有奋斗过的悲观者的言论,但我依然认为苟且的本质在于追求,在于内心真诚的声音。爱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然而当我们用一颗被世俗蒙蔽过的心去追求她,我们看到的爱如同在日光镜片下的阳光,黑暗,阴冷。同样,当生活中因为苟且忘记了爱,失去了爱人的能力,那么你的生活也会苟且于你安于空寂的灵魂里,渐渐失去幸福,成为苦难。
生活已是苦难,我只想在存在的日子里享受生命的柔情,而非在生命将尽的时光里,选择苟且。
生是人本能的欲望,死亡又不可避免。如此不妨淡然,在生的岁月里尽兴,在死的日子里恬淡。
(写于2016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