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


八纲辩证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辩证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深浅、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症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辩证纲领的方法。

一)虚实

虚实的概念是在中医学“邪正”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凡是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弱的都称为虚证。

病邪灼盛,抗病能力强的,称为实证。

治疗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

发表、攻下、祛风、散寒、化湿、清热、行气、消瘀、化痰、逐水、消食、驱虫等方法,都应用于实证。

益气、补血、养阴、以及健脾、补肾等方法,都应用于虚证。

虚证的症状: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心悸、耳鸣、声音低微、气短、面色无光、久泄、食物不化、腰酸遗精等,脉象细小无力,舌质淡或红,少苔。

实证的症状:腹胀胸满、喘逆气粗、胁腹痞块、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腹痛下痢、小便不通等,脉象弦实有力,舌苔厚腻。

二)寒热

寒证多为人体功能衰退的证候;热证多为人体功能亢用盛的证候。

寒证的治疗用回阳、温中、散寒等;热证的治疗方法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等。

寒证的症状:面色苍白,恶寒、蜷卧、脘腹疼痛、大便稀薄、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等。脉沉细或迟或弦紧,舌苔白润。

热证的症状:面红目赤、身热不恶寒、烦躁、口干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脉数有力,舌质红,苔黄腻干燥。

三)表里

凡病在人体的肌肤、经络的,都属于表证的范围;凡病在脏腑的,都属于里证的范围。

表证用发、解表、疏通经络等方法,里证的治疗得从病邪侵入的角度用辩证论治。

表证的症状: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等,脉象浮,舌苔薄白。

里证的症状:发热、烦躁、口渴、胸闷、呕吐、胁痛腹痛、便秘或泄泻等,脉滑数或沉弦,舌苔腻。

四)阴阳

阳证,就是一般所谓的热证,以及外科疮疡,局部红肿热痛,脓液稠厚发臭等,偏实的较多。

阴证,就是一般所谓的寒证,以及外科疮疡,局部不红、不热、不痛,脓液稀薄等,偏虚的较多。

阳证与阴证的治疗方法分别和热证与寒证相同。

阴阳关系还有另外一个含义,是指机体内脏功能活动和各种体液。

一般气称阳,精、血、津液称阴,如肾阳不足、肾阴亏损、脾阳不振、胃阳虚耗等,都表示内脏功能活动减退和体液虚亏的情况。

在诊断疾病时,要运用八纲辨证,结合病因进行全面分析。

表证又有表虚、表实、表寒、表热;里证又有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寒有虚寒和实寒,热有实热和虚热。

只有进行辨证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方法。

八纲的具体运用,必须同病邪辨证,与脏腑气血辨证以及热性病的辩证等密切结合起来。

要确诊一个疾病的虚实时,实,必须是属于风、火、痰、湿、滞等,发生在哪个脏腑;虚′,必须是属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肾虚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胃脘隐痛多因:胃阴虚。 2.蓄血可见:小腹剌痛,小便自利。 3.虫积可见:绕脐痛,起包块。 4.行痹可见:四肢...
    焱菲Hither阅读 2,953评论 0 1
  • 3)望舌 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变化,是中药诊病的重要内容。 a)舌苔:正常人的舌苔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正...
    柳夏一季阅读 799评论 0 2
  • 病脉是以脉跳时表现为突出的一方面命名的,如脉位表浅的叫浮脉,脉位沉在的就叫沉脉,脉跳动快的叫数脉,跳动慢的叫迟脉,...
    柳夏一季阅读 1,774评论 0 1
  • 要想辨别舌苔,首先得对正常的舌苔有了解,就好比心心目中有个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辨别出人体的变化与异常。 正常的舌苔是...
    柳夏一季阅读 780评论 0 1
  • 中医诊断学 1.称“庭”的是:额。 2.称“藩”的是:颊侧。 3.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称:主色。 4.随气候生活...
    焱菲Hither阅读 2,24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