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天真,一是指本性最天真,二是指本性的天真源于具足。具足,即圆满。生命的痛苦皆来源于缺失,因缺失而显示出阴阳。而具足,则是太极般的完美,它无须借助任何外力,自身就是源泉。
昔在黄帝:上古的洪水时代后,有一群新人类
生而神灵:每个人出生时都是“神”,神仙身上有几大特点:身上香,连脚都是香的,还特别爱亲小孩子的脚丫。大人的在这双脚,已经在人间待臭了。出生即“握固”,即大拇指在无名指根处,为肝之魂窍,小儿握固是为了握魂。上天会保佑每个“小神仙”,但出生后,所谓“自天佑之”,要自己努力保佑自己啦
弱而能言:“言”即自言,他们拥有“赤子之心”,即小孩子最无分别心,他们的心灵面对整个宇宙星空开放,他可以跟花说,跟鸟说,跟动物说,在他们眼中,万物平等。小孩3岁之前最灵,大人与3岁之前的小孩子一定要多交流,那时候你的生命能量,你的智慧,你的方方面面都赶不上一个孩子,大人通常自以为是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出生五个脚趾都是整整齐齐,正如佛像的五趾都是齐整的。孩子慢慢长大,大人教的都是如何让他们有“分别心”,又学会去了,从“天真”变得“不天真”。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在螺旋式的拧巴中,在终点求着起点,可悲又可叹。
因此,对待生命,太想当然和自信,不尊重和敬畏肉身,也许会铸成大错。人体是最不可思议的,头脑是最可思议的,这就是上天安排的最大的矛盾。
幼而徇齐:生命成长,光快不行,还要“整齐”,即人的精神和身体要同时发展,不能偏失,同速发展非常重要,身体和认知要同时发展。因为青春期以后,人开始有重点的发展了,青春期以后,身体开始缓慢发展,心智情感突飞猛进,身与心不再同步,生命开始倾斜。少年时期的“徇齐”,就是个“明性的过程”。答案是:快乐,无欲无求。
养生大道有一句话:忧喜不留于意。小孩的情绪像天空一样,说变就变,他们的情绪只有“当下”,没有持续。“忘”是个很高的境界,能及时清除生命垃圾的人,才是高人!
我们大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情绪的偏与执。“偏”即是不守正道;“执”是持续,是固守。将他们放到生命里,时间久了,人就会得病。
长而敦敏:长,即青春期后的漫长岁月。此时,原先气血都奔脑子上走,现在最精华的东西每个月还要往下面走,产生了“漏”,意味着好东西都留走了,脑子就有点不足。
“傻”并非贬义词,而“精明”也未必是个好事,“精明”就是想的太多,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的人越是精明,机关算尽,越蹉跎人生,越是首鼠两端。敦敏:即厚道。过了青春期以后,人要往宽里长,这时候人应该积攒的是厚劲,懂礼貌规矩。
虽然有漏了,但靠什么东西才能补呢?靠敦厚的心,靠规矩的心,靠勤劳的工作。
成而登天:当我们一切都明白时,我们却要死了。
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艰难,困苦,被人折磨,被道德绑架,被金钱绑架……几乎没有人能按自己的意愿活。
生命神奇而伟大,其过程就是️轮回:神灵、能言、徇齐、敦敏、登天。
每个生命都是成、住、坏、空,但是生命的概念和延续性是永存的。
《黄帝内经》开篇24字真言,高度概括了生命的过程。把这一段读懂,就明白到底在讲什么:首先是生命之道——生成之道、成天之道、元气之道。治病只是它极小的部分,把生命之道弄明白了,有大欢喜、大去处,生命自会绵绵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