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小孩子都会说谎
我们几乎每个人在幼儿时期都会有说谎的经历,在这一时期,我们的认知水平往往还未发展到能够认识到我们正在说谎的水平。对此,不仅仅是家长和老师,可能连我们自己也不能说清楚我们为什么说谎,更无法为我们说谎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为我们今后的自省式思考提供依据。
实际上,幼儿在成长期间,出现说谎行为是非常普遍的。如果说谎行为在发生时并没有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指正,那么在我们日后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必然会埋下隐患。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可以通过自我认知的心理疗法来主动制止自己的说谎行为。为此,我们必须回到童年,与那个说谎的孩子进行交流,尽量搞清楚他为什么要说谎,并且加以阻止。
无意识说谎
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常会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时幼儿的说谎属于一种无意说谎。也就是说,幼儿没有要骗人的主观动机,就像他们明明知道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不能拿,但是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会悄悄地将东西带回家,并且说谎说是小朋友送给他玩的。在幼儿眼中,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一种无意识性的说谎。
无意说谎发生在幼儿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经常会幻想,有时会把幻想当现实,常常将幻想与现实混淆,分不清想象与现实,进而出现了“幻想型说谎”。这个年龄的幼儿记忆的精确程度较低,对抽象概念还不能准确把握,如容易混淆时间、方位等,把将来当过去。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对事物缺乏理解,无意中说了谎。
无意识说谎仅仅存在于人非常脆弱的幼儿时期,而不会延伸到我们的下一个人生阶段。因为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渐渐消失。
有意说谎
所谓有意说谎就是指幼儿有说谎话的主观意愿,并且意识到自己在故意说谎。与无意说谎相比,幼儿在说谎时表现出来紧张、内疚、恐惧等情绪体验。幼儿有意说谎往往是成人不正确的做法所导致的被动行为。有意说谎一般有以下四种具体表现:
1.“否认式”说谎
幼儿年龄小,做错了事情后害怕被家长和教师批评,为了逃避惩罚, 常常会说谎;因为在他们眼中,犯了错误家长和教师就会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家长和教师都不喜欢“坏孩子”,所以常常会找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另外,这种情况也与家长和教师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有关。很多家长和教师发现幼儿犯错误时就会立刻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指责幼儿,这让幼儿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因此,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幼儿会选择说谎。
2.“隐瞒式”说谎
幼儿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不满意或者害怕他人责怪,不想告诉其他人,通常会采取隐瞒的方式。比如说幼儿某天在幼儿园表现得不好,被教师批评了,回家之后害怕被家长责怪,便选择隐瞒。
3.“吹牛式”说谎
幼儿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会编造一个并不存在、并未发生的故事,有的甚至会达到离奇的程度。例如,幼儿园某班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自信满满地跟其他小朋友说:“我爸爸用一只手就可以举起一辆小轿车。”其他小朋友都很羡慕,他也会十分开心和自豪,这种说谎行为就是幼儿一种天真调皮的吹牛,他们想得到其他人的羡慕和关注。
4.“编造式”说谎
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往往会编造一个谎言。例如,某幼儿今天不想去幼儿园,于是就骗家长说自己肚子疼,这种就属于“编造式”说谎。
摘录自 王月,许佳佳.4—6岁幼儿说谎行为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20(02):113-114.
【往期回顾】常用睡眠评估量表:DBAS、FIRST、PSQI、ISI、ESS、MEQ、SDRS(问卷问题及其评分标准)和未成年人睡眠评估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