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到爷爷奶奶给老爸提建议,他不以为然,长大后,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问题。过了三十岁之后,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翻看反思日记,有两个词一直在脑中浮现:自视甚高与偏见。
《影响力》中提到一个实验,对司机做关于驾驶技术的调查,多半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技术高于平均水平。曾看到一个新闻,在桥上发生交通事故,报道的照片显示其中有一位是女司机,我下意识地认为这肯定是女司机的技术导致的,当时看评论许多人都有同样的看法,后来的报道说是对方司机的误操作,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脸。
自视甚高是一种心理倾向,会不自觉的高看自己,再加上偏见,无异于蒙眼狂奔,这也是工作、生活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回顾职业、健康、财务危机发生原因时,发现跟这两点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十三邀》中所说,我们都带着偏见看世界。
开车有盲区,其实人也一样。受教育、文化、环境的综合作用,我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观念(偏见),这些观念会在以后的行为中一次次的加强。
晚上在回来的路上看罗翔关于人为什么读书的视频,其中有句话:“读书有一个悖论,人因为无知而读书,越读书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以前看到这句话我会无感,现在感觉很有道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牛人为何会很谦虚,因为在他们眼中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远离偏见的最好办法,倾听不同的声音,许多企业家晚年都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因为他们认知(没有更新,还是抱着原来的思绪)导致的。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讲到许多年轻的拆迁户拿钱去股市投资,追涨杀跌,什么流行买什么,结果是大多数人都亏了。段永平说:“拿着钱的时候,也是最容易犯错的时候”,对自我的高看,加上认知偏差,最终我们都会做回那个本该做会的自己,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只能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
现在当我听到所有人都在说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好的时候,我会特意去找一下不同的声音,这个世界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做真实的自己,认认真真做人、做事,未来不会差。以前总是在想着改变别人,现在发现最好改变的是自己。
公众号:小胖子成长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