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每周五都会挑一本有感触的书,写点东西说道说道。
(1)
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给国人开了谦虚的先河,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教科书里总是会有“博采众长”、“学为己用”等之类的字眼。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也是在不断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学习别人,为我所用,是提升自己的快速渠道,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进行挖掘?又有多少人认认真真的去研究怎么借鉴?如何借鉴?
(2)
今天说的这本书是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翟学伟老师的作品。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这本书,是翟老师致力于建立社会学本土化理论的产物。
了解社会学的都知道,社会学是个泊来品。建立伊始,社会学的方法与理论基本上都是借鉴西方。
但,中西终究有别。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与人之间也有差别。
翟老师认为,应当建立一个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去理解中国的社会现象,研究中国的社会问题。
这个研究过程,就产生了怎么去将西方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理论与中国的特有逻辑结合起来的难题。
如书名,他选择了“人情”、“面子”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中国特色化的概念进行研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中国社会特殊性的强调。
这是书中研究的第一个关键,即先认识自己。
(3)
“认识自己”这四个字有大概以下四种解释。
第一,“认识你自己”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的哲学命题,号召人们将目光从神和世间万物的身上转移到了人本身。他强调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认识自己的灵魂,并持续不断地进行改造,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第二,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让自己更加趋于“道”的状态。
第三,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要准确的了解自己的情况,用于指导在军事中的谋局。
第四,也有一句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人能够认识自己的就很厉害了,更多的也是要告诫人们量力而行。
对于人,认识自己的内涵在于,认识自己的内心的需求,顺从自己的渴望,达到心灵上的满足。能够通过认识自己的过程来寻找哪些东西是自己想要的,而并非是社会塑造的。
翟老师在书中倡导的认识中国,直指中国人讲的人情不是relationship,中国人讲的面子不是face,而是具有传统观念的生活理念与人际关系的逻辑。
这一切显然与西方的理论是格格不入的。
那么,要怎么借鉴呢?
(4)
翟老师虽然不认同将西方的理论用于指导中国社会研究,但是对于研究之中的方法论还是较为认可,书中也是立足于经验主义——归纳法的研究逻辑。
归纳法自从诞生以来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与逻辑方式之一。
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呢?
人与人之间有不同与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有着莫大的干系。
三人行,师他者也是需要学习方法论层面上的东西。即他人能成功背后的共性经验,也是马克思所说的普遍规律。
比如说,身边有个朋友小华整天打游戏,平时一点都不努力学习。可是,找工作的时候,拿到的offer比努力学习的朋友要值钱的多。
那你是不是要去打游戏去了?莫急,还有一个朋友呢。
这个朋友叫小王,也是整天打游戏。但是他找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愿意要他。
同样是打游戏,有人能打出年薪近20万的工作,有人却是毕业就失业。
其中的区别就是前者打游戏的时候,能够清晰的把握到这个游戏的架构是什么样的,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玩法的逻辑是怎么样的,这个游戏还有什么缺点,要怎么改进等等等等。
后者呢,就是图个痛快,打赢了就爽,打不赢就骂娘。
如果你想学前者,通过打游戏来拿好的offer,那就必须要抓住这个游戏与好offer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规律。而不是简单的打游戏多就等于好offer。
这是书中告诉我的第二个道理,寻找他人值得借鉴的东西的普遍规律。
(5)
认识了自己,找到了对方值得借鉴的东西的普遍规律。
第三就是靠自己了。
那本书是关于社会学研究的书,学术味道很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