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真正的年末,忽忆往昔,竟然只有两个字:多和少。
一、读书写字少了,和语言相处多了
昨天盘点一年来到底读了多少书,只得一个字:少。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我这几年的真实感受。年少时不知道多读书多积累,华发初生时,眸然回首的悔恨竟催促我拿起书本。COVID-19肆虐的三年,裹足在家里、在单位、在市里,读书最容易填满日子,于是读的书相对多了些。2023年,一切又回到三年前,梦想的远方都可以成行了,看风花雪月的诱惑大过了白纸黑字,书被悄悄放下了。
窗前坐下,闭目细思,一年中读过的书飘飘摇摇不入脑中。起初,只想到了10本左右,有点懊恼。分类想想,又多几册。最后,拿起笔,绞尽脑汁,近30本。想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读书之后,极少写读书心得了,思考不多,读书似乎变成了走过场。
和前几年比,下滑严重,开始为自己找理由。时间都去哪儿了?去和语言相处了。
6月份的时候,发现已经不好意思说自己受过多年的英语专业训练,曾经15000的词汇量,如今词汇量和高中生不差上下,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也几乎与初中生平起平坐了。这个打击类似晴天霹雳。背单词,练听力被提到日程。
利用工作之余学习外语确实不容易,因为人的本性是懒惰。背单词于我而言是复习也不是复习,毕竟是彻底忘了。感谢科技的力量,一些APP提供了便捷,每天计划60个,分应用场景记忆:四级词汇,六级词汇,考研词汇,雅思词汇,托福词汇。从决定背单词那天到今天,没有遗漏一天。语言学习需要聚沙成塔。听力从8月25日开始,每天听写一篇VOA的当天报道,听不同的类型,科技、教育、时事……写满了几个本子,写废了一把笔。
时间是公正的,不会因为我开始努力就多给我一些。每天花费在语言学习方面多了,读书的时间自然少了。这就是我给自己找的完美借口。
二、说的少了,听的多了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唯恐自己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潜意识中,要给嘴巴加一把锁。每每要脱口而出时,就想起那把锁。也不是完全少了,只是批评的、抱怨的话相应少了,听孩子的想法相应多了点。
和同事相处中,也有相似的情形,可能是觉得以前话太多了。古人说:言多必失。我的理解是,言多让我失去了太多的气。因为医生说我:气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病就是言多吧。
课堂上,和学生说话也少了,少的是批评,多的是听他们的观点。当发现他们有不妥的做法时,也是听他们的理由,用他们自己的理由说服他们。
三、锻炼多了,安静少了
当我们所有人都脱离于COVID-19后,自由的空气是香的。每天锻炼40分钟成了常态:或慢跑或快走。在运动场看小草由青变绿,由绿变黄,由黄到枯萎,历经四季。看到了戴胜鸟自在而高傲地踱着步,看到了成群的喜鹊在交流。一切自然的运动撵走了自己的安静,也赶走了思考,所以读书之后很少再写感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
2023年的自豪:坚持没有改变,只是换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