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汀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并找到了自己的道,而我们呢?
一直对自己充满了质疑,质疑自己到底还是当初的为追梦而敢放弃一切的纯真少年吗,我还能对得起我的本心吗,还是那个以梦为马的行者吗?我无从想起也不敢去想,从我们存活在世间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皮囊不断被世俗染浊,不复当年的模样。我不敢想现今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够寻找到自己的道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许千不存一,或许是我太过悲观,但事实就是如此,太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我也不敢说我找对了,只是苦苦摸索中难以找到那一缕光芒,而《死亡诗社》给予了我们希望的光。
影片如果没有最后的高潮,尼尔的死和基汀的离开,都显得过于残酷。荒野之上必定会有高飞的鹰,死亡是场华丽的表演,自由与理想才是最终的谢幕。
《死亡诗社》让我们去思考生活意义之所在,更有甚之让我们懂得了意义存在之价值。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戏子,舞台之上大家翩翩起舞,舞台之下淡漠如常,虚伪的笑容、不情愿的选择往往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而少有戏上戏下皆如平常之人,因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愿为之奋斗往往能无视世俗的困扰,任诸般困苦加诸我身,我亦岿然不动。这亦是人生意义之所在。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
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想起在香格里拉,清晨,沾着露水的木柴被一根根点燃。新的一天也由此开始。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修行者,法师,活佛,记者,老师,作家,先后来到这里,与所有人分享着、学识、真相、人生阅历以及深厚的学养;《论语》与《理想国》在这里被一同讲授,关于宗教的无知也在渐渐消退。很多嘉宾讲完课后,和我们一样提水拾柴,拿起条帚;其言传身教,皆暗示着要让我们远离那些“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东西。夜晚,篝火渐暗,寒意弥漫,仲夏之夜,已若玄英。人生意义之所在已被完整地播种在我的心中,等待着生根发芽,结出梦想的甜蜜果实,蓦然回首,我依然以梦为马奔驰在心的原野之上。
苏子曾言: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每个人终能寻得自己的道,得偿所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