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村后垄桑柘深

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归隐之后,写下了大量描写自己田居生活的诗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他是为数不多的退隐后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诗人,正因为亲力亲为过农事,他写的田园诗才格外传神。

在他写下《归园田居》一千六百年之后,乡村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小的时候,农人交往比城里人密切,但一到农忙也会是“罕人事”、“寡轮鞅”,特别是麦收时节,村内屋中多空无一人,一家老少全在地里劳作。风吹过,麦地里荡起一阵黄金麦浪,人们举起手中的镰刀,银刃如雪落。

夏初,农人挂念地里的农活,早早就扛着一把锄来到地头,却不想旁边地里已经有人在锄草,两人草草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各自闷头干活。日头升起后,两人难抵酷热,先后从地里撤离。锄草的时效性不强,可以晃晃悠悠地干,所以两人并不着急。他们一前一后地扛锄回家,路上说着的也是地里的事情。

在老家,霜冻是一种气象灾害,多发生在春秋换季。正如诗中描述,一场霜冻,庄稼会“零落同草莽”。霜冻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伤害庄稼于无形,也很难提前预防。在晴朗无风的夜晚,气温骤降得毫无征兆。

第二天早上起来,农人穿上家人准备好的厚衣后推开了房门,地上仿佛铺了一层月光,他细细打量,发现那是昨夜结的冰霜。农人暗自担心,匆忙赶到地里,顾不上吃早饭,发现庄稼之上布满白霜,即使太阳升起后冰霜很快消失,也会给庄稼造成伤害。所幸,这样的灾害并不常见。

庄稼成长、成熟,需经历一道道考验,并不像有些诗人想象的那般美好。陶渊明的诗对种田艰辛毫不避讳,多首诗都曾详细描写农人的辛苦。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

在春晖初现、大地回暖之时,农人开始了一年的劳作。在老家,田里种的最多的是小麦、玉米,玉米在春天种下,一阵春雨后,玉米嫩苗钻出地面,在春风中怯生生地打量这片土地。间苗、锄草、施肥,农人开始精心收拾手里的土地。一年的辛苦会在秋天得到回馈,庄稼的收成取决于天时,也取决于农人的付出。

陶渊明这首诗说的很对,种田是一件辛苦的事,劳心、劳力。麦收之前好几日,母亲就会担心,先是犯愁找不到收割机,后是犯愁无人开拖拉机,只有地里的庄稼进了粮仓,母亲才会松口气。最终那段艰难时光在亲朋的协助下安然度过。

给庄稼打农药需要背着沉沉的喷雾器,将庄稼运回家需要抬重重的粮食袋,农人舍得下力气,最怕的还是天不遂人愿。收麦前怕风雨,一阵风雨会将麦子吹得七零八落难以收割;种麦前怕天旱,久等甘霖不至会误了农时。农人的孩子格外珍惜粮食,他们深知庄稼“粒粒皆辛苦”。

等到天寒风冷,草枯叶黄,虫兽藏于地下等春雷惊蛰,田野里空荡荡的,只有麦子在等落雪,劳累了大半年的农人才得以歇息。

田居生活虽然辛苦,但处处充满诗意。生活之美,常发现于日常,流于细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结识一个名人,感悟一种人生 ——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名片: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
    柏莲华阅读 4,881评论 0 4
  • 清明三天的小长假和二姨一起去泾阳。其实走的地方多了,也觉察到,所谓旅行就是不断从自己生活得厌倦的地方去到别人生活得...
    千寻瀑日记阅读 2,795评论 2 1
  • 斑鸠是重情义的鸟,终生只有一个伴侣。翻开《诗经》第一篇,就是《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素描旅行者阅读 9,841评论 1 4
  • -01- 舒淇和冯德伦公布了婚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两人相识二十年,经历分分合合,终成眷属。他们用事实证明:...
    陈小团阅读 5,078评论 11 9
  • 目标:种出理想的生活 感恩冥想: 1、感恩我们所附近的中药房的大夫给我开的中药,让我喝了之后牙龈肿的变小了,嗓子也...
    小兔兔姐姐爱吃胡萝卜阅读 7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