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对于刷单这个事情的印象是:做淘宝的,什么都不管,抄起键盘就是刷,然后产品就能卖卖卖。但其实,刷单不只是存在于淘宝,而在你所认识的各行各业。
先来说说我们周围看到的一些,比如奶茶店常常的排队,这个就是刷单的一种,大学群里常常放出来的兼职,排队一天100块,一天可以排好几次。人为造就这家店铺火爆的局面。这个不就和淘宝如出一辙吗?还有滴滴,滴滴最开始诞生的时候,乘客嫌司机少不愿意打车,司机嫌乘客少不愿意用,怎么办?创始人程维每天带着几个小伙伴,一人1000块,自己在北京的街头下单,司机慢慢发现有人在用,可以赚点零花钱,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乘客看到这么多司机随处可见,打车的积极性也高了,后来就慢慢发展起来了。同样的故事,58同城早期的姚劲波也干过。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现在产品那么多,需要的是传播,早期最有效的传播就是让客户有体验感。一个新产品出来了,淘宝对应是新品上架,奶茶店是新店开业,滴滴们是软件刚上线,没有人愿意做小白鼠,所以一开始大家都很谨慎。这个时候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周围的亲朋好友,通过圈子去慢慢扩散,另一种就是刷单,自己人为给大家制造这种东西很好,加大它的使用外延,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产品。至于后面的打广告,地铁站内电视等渠道的推广,那都是有钱了之后才能做的付费营销活动。
只看到人家刷单,肯定是不全面的。那么为什么他们活下来了?可以预见的是,早期的很多产品都存在刷单,借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曝光,而曝光带来的访客并不能决定产品的成败,核心点还是在产品本身。我们做电商叫转化率,其实推到很多行业都是类似的。奶茶店,都是排队玩法,为什么有的成了,有的失败了。因为消费者进来发现,还是产品决定了去留,好的奶茶,会源源不断有回头客,不好的奶茶,就没有下次了,而且更可怕的是口碑,口碑差了,口口相传之下,产品不可能做得起来。早期的滴滴和58,产品虽然也有缺陷,但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痛点,所以活得越来越好。
这个时代来说,依然是产品为王,好的产品,适当的推广,做起来是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