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现代多误用于形容天气炎热,但很多汉语学者认为这个词形容“天气炎热”是不恰当的。
出处: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释义:
“七月流火”,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七月,“火”是指大火星,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因而“七月流火”是指:天气变凉的信号。
火:星名,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天气转凉的意思。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
“流”,指移动,落下。
“火”是通假字,同 毁huǐ,是大火星的名字。星名是“心宿二”,即天蝎座α。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每年农历五月黄昏时心宿在中天,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农历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时暑热开始减退,“知暑渐退而秋将至”,故称“流火”。即天气转凉的意思。
另外,中国古代也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规律,制定过历法,称火历纪时。
误用:
每到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往往用“七月流火”一词来形容热,事实上,七月流火并不是表示天气炎热,而是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虽然对《诗经》中的“七月流火”的原意有很多争议,但长期以来古人把“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转凉。之所以会产生误用,是因为在采用公历纪元以后,月份产生了差异,才让人们有了误解。
在《诗经》里,“火”指的是天蝎座中最亮的那颗阿尔法星。而现代人通常把“火”理解为像是下了火一样。
另外,如今采用的公历七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所以便很容易望文生义。而在古代,古人采用的是农历(阴历),在农历里,一二三月表示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九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由热转凉的时节。